”,春秋以後轉為男稱。
九 月出 143
月出,陳風。
陳,在河南東部和安徽亳州一帶。公元前478為楚所滅。
這一篇屬於“抒情詩”,寫詩中人在月下的思念心情。這一篇是文人筆墨,詩中沒有多少生活,詩作者還不懂得抒情的技巧。
原文:
月出姣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liu兮,舒心爰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心紹兮,勞心慘兮。
詩經集註 國風篇 卷二 采采卷耳
詩經集註 國風篇
卷二 采采卷耳
這一卷表達的情愛生活與第一卷不同,不是隨意發生,而是發生在女子的住處或約會的地點。這表達了婚姻關係的重大變化,進入了母系制的時代。在母系制時代,沒有財產關係的婚姻,配偶憑女子選擇。社會從母系制的形態開始。這一卷十四篇。
一 草蟲 14
草蟲,召南風。
譯文:
草蟲鳴叫,螽蟲跳躍,見不到他,心裡耐受,見到他,心才平靜。
到南山坡去採蕨,見不到他,心裡耐受,見到了他,心裡才高興。
到南山坡去采薇,見不到他,心裡耐受,見到了他,心才能平靜。
原文:
喓喓草蟲,躍躍阜螽zhong,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zhi彼南山,言採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懾懾,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採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荑。
“覯”,遇見。似媾字。媾,交媾。上一句說“亦既見止”,下一句就不必重複。從媾到覯,刪去了媾的情節。
“止”,之。相當今天的“了”字
“阜”,土山。
“螽”,蝗蟲一類。
“言”,語氣詞。
這一篇寫一位女子思念“君子”的心情,從全詩看,這位採蕨,采薇的女子沒有見到君子,當然也沒有發生情愛,一切都是心想的。這是一段獨歌獨舞的歌舞表演,或一人獨舞,多人伴唱,揭示詩中人的內心世界。
二 風雨 90
風雨,鄭風。
譯文:
風雨聲,雞鳴聲,見到了他呀,心裡才平靜。
風雨聲,雞鳴聲,見到了他呀,還有什麼病?
風雨聲,雞鳴聲,見到了他呀,說什麼不高興?
原文:
風雨悽悽,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chou?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雲胡不夷”,是詩中人想像見到君子時的心情。
這一篇以風雨做興,而且是天未明,見到了君子,應該是完整的故事。因為歌舞演唱的需要,對原來的唱詞做了剪裁,成了詩經詩的格式。這一篇的女子也沒有見到君子。沒有男子出場表演。
三 晨風 132
晨風,秦風。
譯文:
急速的晨風,青鬱的北林,沒有見到君子,我的心呵,丟三落四的。
山上有包櫟,低地有六駁,沒有見到君子,我的心呵,丟三落四的。
山上有包棣,低地有樹遂,沒有見到君子,我的心呵,丟三落四的。
原文:
鴥yu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包櫟li,隰xi有六駁,未見君子,憂心靡mi樂,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包棣di,隰有樹遂(木旁),未見君子,憂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鴥”,急速。
詩經的樂調對詩詞的字數,行數有固定的格式,以詩詞來屈就樂調。如何如何,等於今天漢語的刪節號。
這一篇極寫了思念君子的心情。草蟲,風雨和這一篇十分相近,可以看做是姊妹篇。
如果在今天的舞臺上演唱上面3篇詩一定不被理解。在今天,流行的情歌是歌唱女子美,表達男子對姑娘的情愛。這是因為,在詩經時代,曾經有過母系制時期。藝術是社會生活的集中和再現。思念男子的情愛詩反映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