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商團的一部聯合整編為波斯商團,準備在大唐軍隊打敗了阿拉伯軍隊之後進入波斯開始做生意,從商業上征服波斯,接著從文化上碾壓波斯,還要從軍事上壓制波斯,全面制壓之後,波斯就是大唐嘴裡的一盤菜了。
大唐的軍隊打到哪裡,商人就做生意做到哪裡,不僅僅自己有錢賺,大唐的財政也是連年寬裕的狠,不斷的出口創造高額的外匯使得大唐在幾年間肥了一圈,而那些國家的財富則是被吸的一乾二淨,徹底衰落。
現在大唐周邊的那些國家要麼滅亡了要麼即將滅亡,大唐也不用做樣子給誰看了,露出了兇狠的獠牙,而西域商團的集體動作就是獠牙的一部分,商業戰爭很好的為軍事戰爭提供了動力和便利。
大唐軍隊使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從大唐境內抵達了波斯和阿拉伯戰爭的前線,也就是波斯的首都,泰西封,在這一個半月的行進時間裡面,柴紹特地放慢了速度,讓大唐的軍慢慢的感受和習慣波斯的氣候,並且習慣波斯人提供的食物和水,同時堅持自己的生活習慣,讓大唐計程車兵有足夠的時間保證不會因為生活問題而亂了陣腳。
柴紹的確擔心因為文化和生活的差異使得軍隊寸步難行。
事實證明這種擔心不是不該存在的,而是很有必要存在的,剛開始的時候,大唐軍隊的確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波斯國裡面會說漢語的實在是很少,雙方交流極為不便,鬧出了不少笑話,而一個半月之後,在緩緩地行進過程中,雖然伊薩姆急得要死,但是他也知道這是必須要有的程序,阿拉伯人也知道波斯人守衛首都的決心並不是說著玩的,所以攻勢上似乎放緩了一些。
從卡迪西亞到泰西封之間的波斯軍隊設立的三道防線,到如今他們才攻破了兩道防線,還有最後一道防線挺在那裡,阿拉伯人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默默的準備著,當然伊薩姆有理由相信,這種準備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爆發出來的戰鬥力就會變得尤為可怕,這也是他最擔心的事情。
可是那位大唐將軍柴紹似乎並不擔憂,他麾下的將軍似乎也並不十分擔憂。
這裡的戰爭似乎是一觸即發的狀態。
而在李德良風馳電掣的趕往幽州港口見到了自己的船隊平安歸來並且帶回了七十多船黃金和香料之後,欣喜若狂,對老王頭提出的進行第二次航海並且帶回來更多東西的建議幾乎是立刻就答應了,而且還保證為他募集到更多的戰士一起前去,幫他把那些什麼老兄弟給帶回來,然後還有黃金和香料。
這個訊息得到了李德良的親自證實之後,整個北方都為之震動了,當初船隊從南方回來的時候,南方也是為之震動,而如今北方的港口也開了北方航線也被打通了,還有那麼多的黃金和香料,看來這是真的很有錢途啊!
幾乎是立刻的,整個華北山東之地就開始行動了,行動的速度比之當初的廣州還要瘋狂,還要迅速……(未完待續。。)
八百六十二 狂熱(上)
在柴紹率領軍隊抵達了波斯薩珊王朝首都的時候,他受到了來自於波斯薩珊王朝上上下下大量官員的熱烈歡迎,以及波斯帝國皇帝的親自迎接,作為一個富有涵養的貴族,柴紹高大的身軀、威嚴的氣度和英偉的相貌使得不同人種的波斯人被柴紹的氣度所傾倒,他們對於這位來自於東方古老而偉大的那個民族的大將軍感到無比的好奇。
說實話,柴紹心裡頭也多少有些忐忑,第一次見到了那麼多長的很白很白的人,長的和大唐人完全不一樣,要不是之前就見到了伊薩姆這些人,顯然還不能適應,尤其是當他們的嘴裡面烏拉烏拉的冒出一些他聽不懂的話語的時候,雖然他可以理解這應該是歡迎的意思,不過無論如何也覺得非常彆扭。
這個時候伊薩姆就要充作最高翻譯官,將他們那年僅十四歲的皇帝的歡迎話語告知柴紹,柴紹也不是沒有見過被李淵閣下用力的傀儡皇帝隋恭帝,所以對於這個年紀很小且並沒有什麼實權的皇帝也不是不能接受,倒是對他身後站著的幾個雖然帶著笑容卻是一臉的奸臣模樣的所謂顧問感到很好奇。
那大概就是大唐概念裡面“權臣”,被伊薩姆翻譯為顧問,雖然不太理解這個顧問是什麼意思,大概就是權臣的意思,把皇帝架空了,然後自己執掌權力,沒錯,十四歲的皇帝懂什麼呢?即位的時候也才七八歲,更不懂。作為一個皇帝,要想一登位就執掌大權,再怎麼也要十六七八的歲數,太小了的確不安心,遂有“主少國疑”的說法。
這位小皇帝看上去都快高興的哭了,而那些顧問顯然也對他的到來非常之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