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之後,遼東半島就沒有可以阻止大唐兵鋒的兵馬了。或者說整個高句麗都沒有可以阻止大唐兵馬攻打遼東半島的軍隊存在了,泉蓋蘇文也不行,因為泉蓋蘇文已經知道了新羅十三萬北伐軍大破南部邊防軍團直取高句麗本土的訊息,使得遠在大同江以北地區的泉蓋蘇文也覺得頗為棘手。
秦瓊的軍隊還不知道是不是正在追擊,也不知道戰況如何,暫且是個未知數;姜以式帶兵去追擊蘇寧也不知道戰況如何,也不知道情況是什麼個情況,高建武是活著還是死了,是被救回來了還是沒有救回來,泉蓋蘇文字來打算率軍埋伏姜以式的。結果兵馬出動了兩天之後得知了新羅軍隊一路所向披靡的朝著北邊而來。無可奈何之下,泉蓋蘇文只能把用來埋伏姜以式的三萬軍隊派到了南邊防備新羅人,自己只能打算使用計謀陰死姜以式。
沒辦法,殺掉姜以式固然重要。可是如果被新羅人得逞。高句麗國將不國。成為高句麗王還有什麼意思?要保全領土才是最重要的,泉蓋蘇文也非常惱火,姜以式那麼能打。他的兒子怎麼就那麼慫包!居然被新羅人給殺了,副將也被殺了,整個邊防軍團全軍覆沒,其他的零星軍隊一潰千里,整個大同江以南已經沒有軍隊可以和新羅人較量了。
為今之計,只有拼死守住大同江防線,再徐圖他舉,畢竟自己手中軍隊也極為有限,這些日子不斷的收攏各地潰兵,並且強徵壯丁入伍訓練,勉強湊出了八萬軍隊,可是這八萬軍隊面對整個戰局來說還是杯水車薪,他非常需要姜以式的那十萬原本屬於他的軍隊來幫助自己穩定住局勢,無論高建武有沒有被救回來。
夜深人靜之時他也在想著,難道真的是自己的運氣到頭了,高句麗的國運到頭了,最後一戰那麼好的局勢居然就被終結了,現在落得個這樣的下場,不僅丟了兵馬,還丟了領土,丟了家人,丟了財富,丟掉了大同江以南的富饒領土,全部便宜了新羅人,攻下來的唐國領土本來也不是什麼富庶之地,丟了也不可惜,但是本土不能丟啊!
可是要泉蓋蘇文現在親自領兵去和新羅人打仗,那估計是不太可能了,局勢已經相當混亂,也不知道是不是姜以式留下的什麼訊息,四面八方的許多難民和潰兵都朝著安市城這裡聚集,據說這裡有糧食有兵馬可以保護他們,但是泉蓋蘇文自己也很困難,保證八萬軍隊的攻擊已經是竭盡全力了,糧食最多再維持兩個月,再多些人可怎麼得了?
現在泉蓋蘇文不斷的從北方的長城防線抽調精銳兵馬和糧食到安市城聚集,打算縮減防線,集中精兵抗敵,度過這最艱難的一段時間,而且那些難民也僅僅徵召青壯年男子和部分強壯女子,其餘的一概不要,全部都趕到其他地方去,可是哪裡又是“其他地方”的所在?
到處都是難民,到處都很混亂,南邊已經被新羅人打的不成樣子,大同江以南的人紛紛往大同江以北逃竄,而遼東半島也湧過來了不少難民,問他們是如何得知安市城的,他們說是姜以式老將軍告訴他們的,讓他們到這裡來尋求庇佑,還要楊萬春將軍儘量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
泉蓋蘇文一面苦笑,一面狠狠的詛咒姜以式快點去死,臨死了還不忘給自己增添麻煩,無可奈何之下,泉蓋蘇文擴大了收留難民的數量,然後把軍屯田地裡的屯田兵都給收回來加入作戰部隊,進一步擴軍,而軍屯田地則交給那麼些難民去看管,與此同時也在抽調長城精兵回來的時候把難民往北邊派過去。
北面已經沒有糧食了,那些男女老幼過去了只能是死路一條,而精兵和糧食都集中在了安市城,至少保證泉蓋蘇文擁有絕對的軍隊和糧食可以搶先別人一步整合力量,成為最大的勢力,最強的軍事集團,在唐軍沒有來這裡之前把周圍地區都給整合起來,為抵抗唐軍做好準備,姜以式一回來就把姜以式幹掉,收繳他的軍隊,那個時候,就有力量收拾新羅人和其他人了。
這是李先生給泉蓋蘇文出的餿主意,雖然是餿主意。卻是目前唯一的主意,要是什麼人都接受的話,那麼很快就會把安市城的屯糧給消耗掉,別等唐軍過來了,唐軍還沒來呢這裡的人就要為了糧食開始內訌打仗,不戰而敗了,先保證糧食數量,如果糧食不夠了,談什麼都是虛的。
有些人看出了端倪,覺得北邊長城肯定沒有活路。不願意去。要留在安市城,泉蓋蘇文最終失去了耐心,命令自己的親衛隊放箭開殺,斬殺了帶頭鬧事的幾百個人。最後逼得一大群哭哭啼啼頹喪欲死的老弱病殘往北邊去了。青壯年男子被留下。那支老弱病殘的難民隊伍的生存率進一步降低了。
當然了,這裡面也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