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士儀來說;耐著性子磨完了一套繁文縟節;當聽完這一整道長長的制書時;他自然為之大喜。
“周建司馬;以申九法;漢用丞相;兼撫四夷。伐畔柔服;於是乎在。雲中古郡;實曰新邦;四夷窺伺;百廢待興;不可不仰主官威謀。雲州長史杜士儀;學綜九流;才苞七德;武稱敵國;文乃時宗。憂邊之誠;所懷必盡。奉上之道;知無不為。今力克強敵;保雲州不失;誠可嘉也。宜加朝散大夫;領雲州宣撫使;封藍田縣開國子;其雲中守捉;足額七千七百人;先於雲州募兵三千人;置雲中縣;以備邊防。”
自從大唐開國以來;除卻都督刺史之外;邊州也往往會置宣撫使;由刺史兼任;也就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例項了。但是;邊州多了;掛宣撫使的刺史甚至都督又有幾人?如今杜士儀有了這樣一個雲州宣撫使之職;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募兵;闢署幕府;更何況擴充的兵員為足額七千七百人;如今先募三千;不但之前王忠嗣的憂慮不再是問題;由此一來;雲州招納流民的步伐還可以再加快一些。
至於那個爵位;大唐的國公可不如大明的國公只有寥寥幾個那麼金貴;滿朝甚至邑號相同的國公都會存在;所以區區一個子爵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文散官亦是同理;要知道;當初王忠嗣養在宮中的時候才區區十歲;天子就已經賞了個五品的文散官了。當然;這也算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要知道他入仕至今將近八年;但文散官階不隨著職官;基本上沒怎麼挪動過;這一次卻因為一場大捷而水漲船高;如今赫然職官、爵位、散官齊頭並進邁入五品了。
而在他之外;王忠嗣的賞賜就要含糊多了。大概天子也念及自己這假子跟到雲州來並沒有什麼名義;只是用華茂的詞采褒獎了好一通;最終卻只是給了個上護軍的勳官;祁縣開國子的爵位;餘下就是召其回京。儘管這是杜士儀和王忠嗣彼此都心照不宣的事了;杜士儀還是惋惜到了極點。
這樣一個名將種子要是還能留幾個月有多好?至少可以把資歷經驗軍略不足的侯希逸羅盈南霽雲全都給他帶出來都怪那些貪得無厭的突厥人和奚人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五百八十六章 羽翼漸豐,天子好玄
一座剛剛復置半年的雲州城;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除卻杜士儀和王忠嗣之外;李隆基對於其他人也慷慨得很——天子很大方地把本應歸國庫所有的戰利品都依照杜士儀和王忠嗣所請;留給了雲州犒賞三軍;杜士儀所請全城慶功宴的事也一口允准——橫豎又不是李隆基這天子掏錢。再加上;雲州城至今口不過六千;遠遠還不到擔心杜士儀有什麼異心的時候。
此外;南霽雲以堅城苦戰功第一;出少擊多;上陣;殺獲十之四;上獲。既有守城之功;又有破敵之功;統共加在一塊竟是策勳八轉;封了上輕車都尉的勳官。一個正四品的勳官放在國初;興許是足以光宗耀祖了;但在如今頭等勳官上柱國之子白首都未必能夠求得一官的情形下;卻還不及雲中守捉副將一職。同樣;侯希逸和羅盈因隨王忠嗣出戰;同以上陣策勳五轉;獲勳騎都尉;同為雲中守捉副將。而羅盈從前任過麟州鎮將;此次如今為副將看似降級;但將來最高可募兵七千七百人的雲中守捉;放眼整個河東;竟是比代州嵐州和蔚州橫野軍更加兵多將廣;自然更勝過麟州。
杜士儀領雲州宣撫使;雲中守捉使。羅盈還算是有前資在身;後頭兩位全都是無資的白身人;此等恩賞算得上是很優厚了。至於雲州城的其他屬官;乃至於固安公主;便只有犒賞;而無其他;實質意義就不那麼大了。
即便如此;在久戰過後迎來欽使;雲州城上下仍然一時喜氣洋洋;都督府就差沒有張燈結綵了。擺宴留了王縉這位欽使同席痛飲;杜士儀方才得知;這位自己妹夫的妹夫在去年年底才授任集賢殿正字之後;因為天子前往集賢殿的次數多;一來二去對了眼緣;得知是此前從草澤自舉科中脫穎而出;竟也不計較其兄是當年自己遠遠貶斥出去的王維王摩詰;直接把人拔擢為監察御史。這樣快的躥升速度;就連杜士儀也瞠目結舌。
而王縉和王忠嗣全都是祖籍太原祁縣;即便本家多年前就不在太原了;可同姓再加上同鄉;王縉素來長袖善舞;再透過杜士儀;自然三言兩語就和王忠嗣套上了近乎;這也讓杜士儀暗自嘆息。都是名達公卿進而科場題名的;王縉這八面玲瓏可比他兄長王維強多了。
一番飲宴過後;杜士儀見王翰滿座勸酒;羅盈也好;第一次見識這種場合的侯希逸和南霽雲也罷;全都被灌了個半死;就連王忠嗣也沒能倖免;他不禁莞爾。趁著王翰還沒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