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笑道:“你都能想到的問題,坐館還能想不到?
如果像你一樣現在才想到,那就晚了不知多少步了!
你也不想想,二月份是什麼季節?”
關係到朝廷生命線的漕運,每年就是從二月開春開始的,上萬艘漕船開始緩慢的出現在大運河上。
宣德朝以後,漕運主力也從民戶變成了沿途衛所官軍,所以有了漕軍的說法,最重要的漕軍就是揚州衛和鳳陽衛。
蘇州也一樣,二月開始向北方運輸漕糧,運輸主力則是蘇州衛官軍。
當然,縣裡面也可以徵發民夫輔助漕運。
其實大明中後期的漕運制度,大部分漕糧並不是從江南直接運往北方京師。
這樣路途實在太遙遠,可能遭遇的意外因素太多。而且路程週期也實在太長,不利於排程,各方面都很不科學。
所以從宣德朝以後,在運河沿岸設定了若干水次倉進行中轉,採用接力式運輸的法子。
從江南北上的漕糧,往往只需要送到指定的水次倉就可以了。
比如蘇州有很多漕糧,都是指定輸送到揚州和淮安的水次倉。
林氏社團的白紙扇高長江、四大金剛之一於恭敬,此時就站立在船頭上。
他們兩人是吳縣輔助漕運“民夫”的正副頭領,正率領五百“民夫”,人手一張官府勘發的路引,前往揚州。
據說過了長江,由南向北地勢漸高,所以北上行船困難,需要民夫打輔助。
這五百“民夫”裡,有三百人是社團成員,其餘二百人都是從地盤上徵發來服役的。
但兩類人混編在了一起,同進同退。
船頭上的高長江意氣風發顧盼自雄,天下有幾個人能有率領五百人遠征的經歷?
開會都開傻了,事情終於都完了,能安心碼字了,明天到月底開始加更補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