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的頂頭上司,趙南星對這種情況極為難受,未免有點心急。
陳有年又耐心勸道:“過去的教訓表明,面對林泰來一定要有耐心。
遇事寧可多看一會兒,也不能急於求成。就如這次來說,焉知林泰來沒有設下陷阱等著你?
近些年來我們同道損失慘重,已經不能再繼續受創了。
故而當前尤其要穩住,以自保為要務,凡事安全第一。”
趙南星最終還是接受了陳有年的勸告,“那這次就什麼也不做了,不給林泰來可趁之機。”
他已經被降到主事了,這已經是六部裡級別最低的屬官了,再降就只能去外地當知縣了。
可以說,完全沒有抗風險能力,還是老實點。
陳有年又安撫說,“我們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在制度框架內,堂堂正正的向前推進。”
陳有年指的就是將要召開的吏部部議,主題肯定就是初步擬定候選人名單。
在六部的部議裡,以吏部的部議最為重要,或者說最為被人關注。
因為吏部部議討論和決定的人事動向,對其他部門影響力巨大。
戶部情況有點類似,對其他部門也有巨大影響力,所以戶部在六部能排第二。
在這特殊時期,參加人事問題部議的人員不多,有右侍郎王用汲、文選司郎中陳有年和文選司員外郎、以及考功司郎中林泰來。
這是林泰來第一次參加部議,比較可惜的是,在人事選用方面,他的發言權重並不高。
畢竟這是文選司的主力業務,考功司只能算是協助部門。
所有官職都有一定任職條件,越是重要的官職,任職條件越苛刻。
如果弄不清任職條件,胡亂推薦人選,那是要鬧大笑話的。
比如說朝廷坐堂兵部尚書,近幾十年有個慣例是由宣大總督或者薊遼總督回朝擔任。
若推薦個工部尚書遷轉兵部尚書,就是非常不專業的行為。
而吏部尚書按慣例,一般由其他部二品尚書、或者同品級都御史裡面遷轉而來。
而且必須是資歷很深的實職正二品部院堂官,資格比較淺的就不能考慮在內。
也有吏部侍郎直升吏部尚書的例子,但這是很少數的情況,不被視為常例。
王用汲放下茶盅後,對文選司陳有年說:“關於吏部部正堂,有多少合適人選?”
陳有年作為老銓政官,對人事很熟悉,立即開口答道:
“符合慣例的合適人選有刑部尚書陸光祖、工部尚書宋纁、南京都御史孫丕揚。”
首先這三人都是實職正二品部院堂官,其次資歷都很深,分別是嘉靖二十六年、三十五年、三十八年的進士。
而相比之下,內閣申大、王二才是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比上面三人都晚,王三趙四更晚。
戶部王司徒沒被提名,原因是“避嫌”;禮部尚書于慎行沒被提名,原因是“資淺”。
畢竟於慎行去年才當上尚書,年科是隆慶二年,比前面幾個老部院堂官差的太多了。
所以陳有年提名陸光祖、宋纁、孫丕揚,固然是私心作祟,但在專業性上也挑不出毛病。
王用汲又問林泰來:“伱可有補充的人選?”
林泰來深深蛋疼,與清流勢力深耕多年比起來,自己的根基還是薄弱啊。
他這邊的人物裡,竟然提不出資歷比得上陸光祖、宋纁、孫丕揚的人物。
閣臣、吏部尚書與其他官職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十分講究資歷。
那些資歷相差太遠的,提出來只能是自取其辱。
想來想去,林泰來只想到一個左都御史吳時來資歷也夠老,可這是申首輔的黨羽。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