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聞卻用註釋家口氣說:“鹹者,閒也。所以防閒人多吃也。”
1948年馮友蘭從美國帶回一個冰箱,在清華是惟一的,大概全北京城也不多。後得知清華校醫院需要,當即就捐了。
俗話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此話用在馮友蘭身上真是不假,而且站在他身後的不是一個女人,而是三個女人。馮老曾經題詩讚美在他人生路上,對他有重大幫助的三位女性。其詩云:早歲讀書賴慈母,中年事業有賢妻。晚來又得女兒孝,扶我雲天萬里飛。
馮友蘭兄弟姐妹五人,除了胞姐溫蘭早嫁、胞兄新蘭早殤之外,馮友蘭成為中國哲學界的泰斗精英,弟弟馮景蘭先生是我國早年有名的地質學家,妹妹馮沅君女士是我國現當代有名的作家和古典文學專家,這就是有名的“唐河三馮”。這都有賴於馮友蘭母親吳老夫人的培養和教育。
吳老夫人不但積極培養子女,而且還理解和支援他們自由戀愛、自主結婚。馮友蘭先生要帶著新媳婦任載坤回家省親,有人勸他們暫時別回去,怕他母親不讓兒媳婦出來工作。馮老說我母親肯定不是那樣的人。果然,在家沒住幾天,母親就“攆”他們走,並說:“我不要媳婦在家照料、伺候,只希望你們在外好好地做事,有了小孩我替你們照管。”
馮友蘭的母親吳老夫人從小教育子女要本分做人,踏實生活,真誠待人,唸書知理;她凡事為別人考慮得多,為自己想得少,馮友蘭事事不願麻煩別人這和馮母如出一轍。所以馮友蘭說她母親是封建社會的完美女性。而且馮母的良好品性對他影響很大:不但使他走出了失去慈父的陰影,而且使馮老走上了積極的人生道路。馮母對待生死很看得開,她曾對馮友蘭說及人生在世,不一定要長命百歲,最主要的是把要做的事做完了,走了也就無憾了。這種人生態度也影響了馮友蘭。
馮母逝世時享年83歲,馮友蘭幾經轉折回去奔喪,寫下了哀慟深情的《祭母文》以紀念他偉大而平凡的母親。他還在《先妣吳太夫人行狀》中說:先妣勵志於宗祠之修建,全功未竟而身先隕落,八十三年之人生如此終結,其莊嚴悲壯,又非僅以團圓終結者所可比擬。聞親族言,先妣入殮時容貌愉悅,尤勝平時,蓋死生之道先妣盡之矣。
馮友蘭對孩子面前並不嚴厲,譬如對於家中學生的功課,他並不要求誰非要考多少多少分,也不要求開夜車加班加點,他自己從考大學到出國留學每次考試就從未開過夜車;對於家中學生所選擇的專業,馮先生也只看各人興趣。宗璞上大學時讀的是外文專業,為的是替自己的文學創作再開啟一個視窗,馮先生同樣很尊重她的選擇。他並不要求子女一定要幹什麼,卻希望他們無論幹什麼都要努力幹好。雖然馮先生的子女沒有一個再搞哲學,但他們從父親那裡獲得的一種精神也使他們各有所成:除宗璞成為飲譽中國文壇的作家外,先生的長子馮鍾遼、次子馮鍾越也都是某個領域極為優秀的專家。
馮友蘭常在家中常講一個笑話:當他已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哲學家時,有人問他,家中怎麼沒有一人“子承父業”,他很幽默地一笑置之:“那是我深知哲學之無用。”
1957年4月11日,馮友蘭夫人任載坤的二姐任銳去世週年。這天上午11點多,馮友蘭偕夫人掃墓回到家,就接到毛澤東秘書打來的電話,說毛澤東今天請客吃飯,請他馬上去。馮友蘭又驚又喜,來到中南海頤年堂,只見金嶽霖、鄭昕、賀麟諸先生已經先到了。這頤年堂是三間屋子,毛澤東和客人正在西頭那間談話。他見馮友蘭來了,便問:“方才找你不著,是在上課吧?”馮友蘭說:“今天是任銳同志的週年,我上她的墓地掃墓去了。”毛澤東又問:“任銳同志是孫維世(周恩來的乾女兒、毛澤東的俄文翻譯,解放前林彪曾狂熱追求過她被拒,“文革”中被江青集團迫害致死)的媽媽?”“是的。”這時胡繩也到了,於是毛澤東帶大家到屋子東頭那間吃飯。當飯菜端上來時,毛澤東說:“我這飯叫四面八方人馬飯,其中有各種的米,還有許多豆類。人、馬都可以吃,所以叫人馬飯。”
數月後,馮友蘭發表《論中國哲學遺產的繼承問題》,其中對孔子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發表了一些新議論。不久他得到邀請,去參加了中共全國宣傳工作會議。在分組討論時,馮友蘭正好與毛澤東是一組,小組會議就在毛澤東住所開。令馮友蘭沒想到的是,當他剛跨進毛澤東的家門時,毛澤東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原來毛澤東已經看過他寫的文章。小組會上,毛澤東叫馮友蘭發言。馮友蘭提出了一些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