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2 / 4)

小說:細說民國大文人 作者:博搏

,他很是高興,覺得終於有出路了,但實際上他還是養活不了自己。實在覺得無法支撐的時候,沈動搖過。好幾次,他遇到奉軍招新,一個排長拿著招兵募員的旗子在街上走,後面跟著幾個面黃肌瘦的失業遊民,沈也跟著走。但走到騾馬市大街,要按手印的時候,他還是臨陣脫逃了。

沈從文買不起書,只能厚著臉皮到書攤看書。他一聽說有什麼好書,不管路有多遠,都會立即跑到書攤邊,裝出買書的樣子,與賣書人聊天。與人熟絡後,他就坐在旁邊的小凳子上,直到將書看完才離開。沈從文傳的作者凌宇說:“這全得力於沈從文青少年時期在行伍中獲得的人生磨礪。”

20年代末,沈從文開始在文學界嶄露頭角,卻仍舊為生計發愁:全家每月要有近百元開銷,母親的肺病逐漸加重,九妹上學也要花錢。沈被各大書店宣傳為“天才”,但一本十萬字左右的小說只能拿到百元左右的稿酬。手頭窘迫時,沈去求書店預支給他幾十元稿費,卻總是遭到拒絕。他不懂與人爭利,只能在書店門口呆坐半天,到夜幕降臨,也拿不到一毛錢。唯一的辦法便是坐在斗室裡不停寫作。他的身體十分虛弱,三天兩頭常會頭疼難禁,不停流鼻血,弄得嘴角、下巴、衣服、稿紙以至於毛巾上到處是血。一次,在復旦大學讀書的陳萬孚夫婦去看望他,推門一見此情形,嚇得陳夫人當即昏倒在地。

沈從文在青島大學任教時,月薪一百元,完全夠他和九妹生活了。但每次錢一到手,二人就去下館子看電影,很快就花銷殆盡,常常弄得下半個月沒有飯錢。

一次,楊振聲家的傭人幫沈從文洗衣服時,發現了一張揉碎了的當票。原來沈從文把張兆和的一隻紀念戒指當了。楊振聲知道他窮,便預支給他五十元薪水,笑著說:“人家訂婚都送給小姐戒指,哪有還沒結婚,就當小姐的戒指之理。”

1946年,汪曾祺到上海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情緒異常悲觀,竟然有自殺的衝動。沈從文知道後,一改往日的平和,寫信大罵汪道:“為了一時的困難,就這樣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殺,真是沒出息!你手中有一支筆,怕什麼!”沈還在信中提到了他當年初到北京的情形,以此來勉勵正在困境中的汪曾祺。

抗戰後回到北京,一次,沈從文去給周定一送稿件。天寒地凍,他穿著一件寬大的狐皮袍子,腳上套著一雙氈子大毛窩,頭戴毛帽。周開啟門,看著他一身如同聖誕老人的裝束(只差沒有鬍子),不禁一愣。沈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容道:“買這件舊的狐皮袍子比去做件新的要便宜得多,又省事,又省工料,哈哈!”

解放後,在歷史博物館工作的沈從文分得三間宿舍,沒有床,沈就用五個大小不一的書箱、三個煤油桶、十多函舊書、一塊寬一尺半長七尺半的床板、三塊二尺方書箱板拼湊成了一張床,人睡在上面一翻身,煤油桶就哐當響一聲。週末兩個兒子回來,父子三人“孔融讓梨”般互相謙讓一番,一人睡床,其他兩人便在地上打個地鋪對付了。

在湖北幹校,沈從文幾經搬遷,後來遷到一所小學裡,沈這樣描述這處住所:“地面約半年生長綠毛白毛半寸。炎夏氣溫及四十五度。雨時上漏下浸,幸得塑膠發明較早,於是帳頂桌面和箱子上,全用塑膠蓋上,打著雨傘,在房中走動。地下一次舀水四十五大盆後,地面還可以養青蛙,朋友為我搬來約七八十塊磚,搭成一條行人道,居然可以自由從床邊到桌前,另一端可達門外……”小學校的路對面有一個分配棺材的機關,沈從文十年後風趣地說:“萬一突然死去,領個棺木倒也方便。”

沈從文甚為節儉,總是穿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藍布長衫,解放後常穿藍卡其布或滌卡的幹部服,黑燈芯絨的“懶漢鞋”。在昆明時,汪曾祺去看望他,到吃飯點總到對面米線鋪吃一碗一角三分錢的米線。有時加一個西紅柿,打一個雞蛋,不超過兩角五分。住在小羊宜賓衚衕時,常吃的不外是炒四川的菜頭,炒茨菇。沈從文愛吃茨菇,說:“這個好,比土豆‘格’高。”

黃永玉回憶:“幾十年來,他(沈從文)從未主動上館子吃過一頓飯——徐志摩、陸小曼結婚時算一次,郁達夫請他吃過一次什麼飯算一次,另一次是他自己結婚。我沒有聽過這方面再多的回憶。那些日子距今,實際上已有半個世紀。”

【從文】

沈從文15歲入伍,看盡世間黑暗。1922年,他來到北京。這個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的小學畢業生,立志用手中的一枝筆打出一個天下。他說:“我只想把我生命所走過的痕跡寫到紙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