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小說:南斯拉夫興亡 作者:翱翔1981

熱窩繼續會談,並未在不久前簽署協議的基礎上達成妥協。塞族*黨提出要求波黑2/3的領土和薩拉熱窩1/3的市區;穆斯林族反對歐共體制定的“獨立省”計劃,而主張國家的不可分割性和聯邦性。這意味著波黑內戰已難以避免。

。。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1)

經濟體制轉軌與加入歐盟

〖1〗成功實現經濟體制轉軌斯洛維尼亞是前南斯拉夫聯邦各共和國中經濟最發達和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共和國。它的面積和人口都只佔前南斯拉夫聯邦的8%,但國內生產總值卻佔前南斯拉夫聯邦國內生產總值的17%以上。1989年斯洛維尼亞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全南斯拉夫職工平均工資的1�5倍;1990年它的人均社會產值為全南斯拉夫人均社會產值的2倍。《南斯拉夫統計年鑑1990》(Statistiki Kalendar Jugosl*ije 1990),貝爾格萊德:1990,第36~38頁。斯洛維尼亞獨立後,它又是政治經濟轉軌最快最成功的共和國。

斯洛維尼亞的經濟轉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從社會主義自治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

我們可以把1990~1992年稱為第一階段,即斯洛維尼亞經濟的危機階段。斯洛維尼亞獨立後的最初兩三年,由於前南斯拉夫地區處於*和高通貨膨脹率、高失業率階段,斯洛維尼亞不僅失去了前南斯拉夫聯邦各共和國的廣闊市場,而且也中斷了同前蘇聯和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傳統貿易聯絡,所以生產連續下滑,通貨膨脹率和失業人數迅速增長。據有關統計,從1990年起,斯洛維尼亞的國內生產總值三年持續下降,分別為…4�7%、…8�9%和…5�5%。1991~1993年人均GDP從8658美元降至6015美元。1990年和1991年的通貨膨脹率達到104�6%和247�1%。1992年的失業率上升到11�6%。轉引自汪麗敏編著《斯洛維尼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第158~159頁。

但是,斯洛維尼亞畢竟是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在政局較為穩定的情況下,經濟最困難的年月持續時間很短。1991年斯洛維尼亞建立中央銀行後,發行本國貨幣“托拉爾”(Tolar)取代前南斯拉夫聯邦的貨幣“第納爾”。同時,政府制定了緊縮貨幣的政策,使通貨膨脹率開始逐年下降。此外,斯洛維尼亞一批私人小企業應運而生,並同德國、奧地利等歐洲發達國家加強了經貿關係。這些都為斯洛維尼亞經濟走出低谷和緩慢恢復創造了條件。

第二階段屬於經濟恢復性增長階段,一般認為是從1993年到1997年。斯洛維尼亞根據本國經濟基礎較雄厚、人民具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政治*生活的實際情況,沒有采取其他中東歐國家普遍實行的激進的“休克療法”,而是選擇了漸進式的經濟政策。1995年,斯洛維尼亞政府制定了《斯洛維尼亞經濟發展戰略:走向歐洲——增長、競爭和一體化》。該檔案把加速經濟發展、提高經濟競爭力和融入歐洲一體化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主要目標。

與此同時,斯洛維尼亞政府提出,要透過經濟體制改革,使經濟從原來的地區經濟轉變為獨立的國家經濟,使經濟從“進口替代型”向“出口擴張型”轉變。1994~1997年,斯洛維尼亞主要對所有制、財政、金融、行政領域進行了改革,活躍了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商品和服務市場。在經濟轉軌期間,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在政治領域有所下降,但在經濟領域則有所上升。

在對社會所有制企業實行私有化方面,斯洛維尼亞也有自己的特點:第一,斯洛維尼亞的企業私有化程序與其他中東歐國家相比,起步雖晚(1992年底才透過私有化法),但實施的政策比較穩妥,沒有搞“野蠻私有化”。第二,在實施私有化計劃和決定私有化方式時,將“分配”和“銷售”相結合,鼓勵發展私人小企業,大力改造“大而公”企業,發展“小而私”企業。第三,實行虧損大企業先整頓後私有化,這樣可以防止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由於大企業虧損使銀行也陷入困境,因此,企業整頓與銀行業整頓同步進行。第四,對大型重要國有部門(如電力、鋼鐵、電信、銀行、航空、鐵路、港口等)的私有化逐步放開,只出售部分國有股份,尤其對外國公司參股持慎重態度。 。 想看書來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2)

據有關國際組織公佈的數字,1997年斯洛維尼亞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8000美元;失業率為1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