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年1月21日,塞爾維亞共和國舉行了前南斯拉夫聯邦解體以後的第七屆議會選舉。這次共有20個政黨參加競選,其中6個為少數民族政黨,選民參選率為60�56%。1月25日,共和國選舉委員會公佈了選舉結果:塞爾維亞激進黨得票率為28�59%,在議會佔81席;*黨得票率為22�71%,佔64席;塞爾維亞*黨和新塞爾維亞聯盟得票率為16�55%,佔47席;“G17”集團(又稱“名人黨”)得票率為6�82%,佔19席;塞爾維亞社會黨得票率為5�64%,佔16席;自由*黨、塞爾維亞公民聯盟、社會*同盟和伏伊伏丁那社會*主義者同盟的多黨大聯盟得票率為5�33%,佔15個席位。此外,塞爾維亞少數民族政黨都按比例在議會中擁有自己的席位。
塞爾維亞激進黨儘管得票最多,但因票數未過半,不能單獨組閣。而且,該黨前領導人舍舍利正在海牙國際法庭的監牢裡服刑,其他黨派不願與它聯合執政。5月15日,塞爾維亞議會在經過90天的討論後,最終透過了由*黨、塞爾維亞*黨和“G17”集團三黨聯合組閣方案,新一屆政府正式成立。*黨領袖塔迪奇仍任總統,塞爾維亞*黨領導人科什圖尼察繼續擔任總理職務。美國、歐盟和塞爾維亞鄰國紛紛祝賀“*的、親歐洲的改革派政府”的誕生,認為塞爾維亞為融入歐洲一體化程序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屆新政府的產生是美國和歐盟施加壓力的結果,它的組成完全符合西方大國的願望和要求。對此,歐盟立即向塞爾維亞政府丟擲胡蘿蔔和大棒,稱只要塞爾維亞在科索沃問題上作出“明智讓步”,並同海牙國際法庭“積極合作”,歐盟將向它敞開大門。與此同時,海牙國際法庭就1995年的波黑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事件為塞爾維亞洗脫了“種族滅絕”罪名。歐盟許諾2007年同塞爾維亞簽訂《穩定與聯絡協議》,塞爾維亞2008年可成為入盟候選國,2011年可望加入歐盟。顯然,這是一種廉價的承諾和一支美麗的橄欖枝。
塔迪奇總統就新政府成立和塞爾維亞的內外政策發表了重要講話。他特別強調塞爾維亞反對科索沃獨立,積極參加歐洲一體化的原則立場。他指出,新政府面臨四大任務:為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成為歐盟正式成員國、完成同海牙國際法庭的合作和爭取更快的發展經濟。
塞爾維亞共和國(3)
科什圖尼察總理在談到新政府今後4年的施政綱領時指出:在對外政策方面,塞爾維亞將捍衛得到國際承認的國家主權,解決科索沃問題的任何方案不得損害國家的領土完整;優先發展同前南斯拉夫聯邦各共和國的關係,繼續加強同俄羅斯、美國、中國和印度的關係;加入歐洲一體化程序,並最後成為歐盟的正式成員國。在對內政策方面,新政府將努力建立有效的司法制度,反對*,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組國營企業,鼓勵就業,節約行政開支,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同時,積極吸引外資,加強同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合作,保障國家經濟平穩過渡。
2008年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
2008年1月20日,塞爾維亞舉行總統選舉,結果親俄的、在科索沃獨立問題上持強硬立場的塞爾維亞激進黨領導人尼科利奇領先,而親西方的*黨領袖、時任總統鮑里斯?塔迪奇稍微落後於前者。由於兩人所獲選票都沒有超過法定的半數,故在2月3日進行了第二輪較量。塔迪奇在西方國家幫助下以微弱多數勉強擊敗尼科利奇,獲得連任。歐盟和美國對此歡欣鼓舞,認為“這是*派的勝利和極端民族主義勢力的失敗”,這將“加速塞爾維亞的入盟程序,有助於科索沃很快實現獨立”。
果然,2月17日科索沃在美國和歐盟的全力支援下單方面宣佈“獨立”,脫離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各黨派和政治力量表示反對科索沃獨立,但西方大國帶頭承認科索沃獨立,並許諾將立即同塞爾維亞簽訂加入歐盟的《穩定與聯絡協議》。塞爾維亞各派政治力量之間出現嚴重分歧,以塞爾維亞*黨領袖沃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為首的聯合政府處於嚴重的危機之中。3月8日,科什圖尼察總理因“政府缺乏統一政策已無法運作”而宣佈辭職。3月13日,塔迪奇總統簽署命令,解散議會,並確定議會大選提前於5月11日舉行。他說,“選舉是*的道路,這是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機會。”他強調說,“塞爾維亞人民將選擇歐洲道路”,“布魯塞爾在等待我們的5月選舉”。引自塞爾維亞共和國外交部新聞與文化中心2008年3月14日《新聞簡報》,由塞爾維亞駐華大使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