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域。克族組建了“赫爾採格—波斯尼亞克族共同體”,擁有波黑20%以上的土地。穆族控制各大城市,佔波黑國土的15%左右。這樣,獨立後的波黑實際上處於“三分天下”、三族鼎立的局面。三族都採取以武力手段搶佔和固守各自的地盤,內戰進一步擴大。
第三,外部干預給內戰起了火上澆油的作用。波黑位於前南斯拉夫聯邦心臟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裡是前南斯拉夫主要軍工基地,有許多軍事設施。
波黑鄰國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首先捲入波黑內戰。南斯拉夫聯邦解體時,塞、克兩國都力圖把波黑境內的塞族和克族聚居區分別納入自己的版圖。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曾提出,前南斯拉夫聯邦境內“所有塞族人有權生活在一個塞爾維亞國度裡”。克羅埃西亞總統圖季曼則聲稱,瓜分波黑是“解決前南斯拉夫聯邦危機的最佳方案”。為此,南斯拉夫聯邦人民軍從波黑撤軍後,波黑塞族士兵就地改編成波黑塞族共和國正規軍。克羅埃西亞為幫助波黑克族作戰,派出了數萬名正規部隊。穆族政府軍則得到*世界“聖戰者”和西方軍火商的支援。僅在戰爭的頭兩年,波斯尼亞就從沙特*得到了價值1�6億美元的武器;1993~1995年又從沙特*獲得了3億美元的軍火援助,還有5億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這種外界的干預和支援為波黑境內三族進行內戰提供了物質基礎。
西方國家從政治上承認波黑獨立導致了全面內戰。西方大國承認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和馬其頓三國獨立後,波黑境內三族在獨立問題上的爭吵越來越激烈。正當波黑境內三族談判取得某些進展而尚無結果時,歐共體/歐盟和美國建議波黑就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決,並於1992年4月6~7日相繼匆忙承認波黑為獨立的主權國家。被此舉激怒的波黑塞族決心加速軍事行動,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所以,西方國家的直接插手對波黑內戰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以致使這場內戰蔓延到波黑全境。
波黑宗教團體相互為敵
波黑在歷史上形成了三種宗教並存的局面:天主教、東正教和*教。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政治生活及宗教文化的變化,逐漸在波黑的不同地域內發展為相對較為單一的宗教和單一文化的區域;而且,三個民族、三種宗教、三種文明在多數情況下能夠和諧相處。但是,在外部勢力的挑唆下,他們又極容易相互仇視,彼此對立,發生衝突。。 最好的txt下載網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共和國(3)
塞爾維亞族信仰的東正教在波黑衝突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一直認為它是國教,扼守著東正教在歐洲的西部邊界,既面臨西方強大天主教的擠壓,又受到*教的蠶食。東正教領導人感到塞爾維亞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天主教和*教出賣,肉體上被消滅,精神上被禁錮。現在在波黑衝突中又遭到失敗,失去的太多。所以,他們稱要高舉十字架,同“受苦受難”的人民站在一起,主張前南斯拉夫聯邦境內所有的塞爾維亞人和東正教徒都應該生活在一個國家裡。
塞族東正教高層人士稱其信徒是受到天主教和*教打擊的犧牲品,因而支援塞族領導人拉多萬?卡拉季奇對“異教徒”的清洗和屠殺活動。他們甚至反對國際聯絡小組關於停止戰爭的和平談判協議,拒絕接受世界基督教聯合會對他們的批評。他們的座右銘是:“教會同塞爾維亞人在一起”。但是,一旦波黑的塞族控制區被穆族或克族的武裝力量佔領,教會卻將所有的主教和神職人員撤走,使教堂和修道院空無一人。塞族東正教並沒有履行它向人民和信徒作出的承諾。
克羅埃西亞天主教及其主教們在南斯拉夫王國時期一直有一種優越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年代裡,克羅埃西亞天主教曾合法存在。所謂“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同樣把天主教視為國教。梵蒂岡教廷和薩格勒布大主教斯特皮納茨都對殺害波黑的塞爾維亞東正教信徒無動於衷,甚至認為這是戰後天主教在波黑大發展的“好時機”。克羅埃西亞天主教會的主教們總是把克羅埃西亞民族跟天主教等同起來,認為他們被東正教包圍,面臨塞族和穆斯林族信徒數量上佔據優勢的威脅。所以,他們提出“教會存在於所有克羅埃西亞人中”,全力支援克羅埃西亞*共同體及其民族主義領導人對波黑境內塞族和穆族的*。天主教神父也同波黑其他兩種宗教的神職人員一樣,在部隊訓練和作戰中充當“保護人”,祈禱平安和勝利。
波黑穆斯林認為,他們受到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全面夾擊,是真正的受害者。穆斯林在波黑幾乎佔一半的人口,認為*教是他們的生命。當波黑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