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小說:南斯拉夫興亡 作者:翱翔1981

政府的任何重要職務。全會進行了黨內人事變動,旨在加速社會改革和經濟改革,並強調那些在貫徹改革方針上犯有錯誤和裹足不前的官員,應免去他們的職務。

1969年8月,南共聯盟舉行第九次代表大會,再次調整了黨的領導班子,成立了由15人組成的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執行局和由52人組成的中央主席團,有30多人第一次進入中央主席團,實現了黨的領導幹部年輕化。新當選的中央主席團成員中有24人的年齡在40~50歲之間,有12人的年齡在40歲以下,只有16人的年齡在50歲以上。同時,還實現了領導幹部知識化,有48個成員受過高等教育,只有3個成員受過中等教育和1名成員是高階熟練工人。資料資料見〔南〕《共產主義者》(Komunist)週刊1969年3月14日刊登的文章。

圖7…6南共聯盟召開第九次代表大會(1969年3月)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鐵托之後的南斯拉夫聯邦(1)

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1〗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南斯拉夫聯邦對內實行社會主義自治制度,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眾所周知,它是不結盟思想的誕生地,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在整個南斯拉夫聯邦時期,它一貫堅持獨立、自主、非集團的不結盟政策,為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發展和團結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早在1956年7月,鐵托總統、印度總理尼赫魯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島上會晤。三國領導人都表示反對集團政策,他們對世介面臨的主要問題,對在和平、進步和在平等基礎上的國際合作持相同觀點。這次會晤的結果產生了舉世聞名的《布里俄尼宣告》,由12條組成,涉及當時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些問題。這個檔案肯定了1955年舉行的亞非國家萬隆會議的精神,奠定了不結盟運動的基礎。關於不結盟運動的形成和發展,它的宗旨和影響,以及南斯拉夫聯邦的貢獻,參閱〔南〕拉?馬特斯《不結盟:理論與當代實踐》(L�Mates;Nesvrstanost;Teorija i s*remena praksa),貝爾格萊德:“諾里特”出版社,1970;〔保〕阿?安東諾夫:《南斯拉夫的不結盟政策》(А。Андонов; Югославската политика на необвързване),索非亞:“赫?博特夫”出版社,1982。

圖8…2不結盟運動創始人:鐵托、納賽爾和尼赫魯

在布里俄尼島會晤(1956年7月)

1961年6月,在開羅召開了不結盟國家籌備會議,提出參加會議國家的條件是:實行在和平共處和不結盟基礎上的獨立的外交政策,支援民族解放運動,不加入大國軍事集團,不締結雙邊軍事同盟,不向外國提供軍事基地等。同年9月,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宣告不結盟運動的誕生。這次會議有28個國家(亞洲10個、非洲12個、拉丁美洲4個和歐洲2個國家)參加,其中有3個國家只派了觀察員。當時,不結盟運動的參加國擁有8億人口,領土面積達到3300萬平方公里。在這次會議上,鐵托在發言中提出,發達國家應該幫助不發達國家,它們“如果把花在軍備上的資金的1/10用於不發達地區的發展,那就能滿足這些國家非常迅速發展的需要”。他還強調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佔有自己的席位,現在是時候了”《鐵托選集(1961~1973)》,第45、51頁。。

圖8…3第一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1961年9月)

1964年在開羅舉行第二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參加者有46個國家的正式代表和8個國家的觀察員。這說明不結盟運動是世界從“冷戰”和集團對立走向多極化的產物,是大多數中小國家、特別是那些剛剛擺脫殖民統治而獲得獨立的國家要求獨立和平等願望的反映。後來,學者們把不結盟政策的基本目標歸納為:國際關係*化、非殖*義化、發展和裁軍。

南斯拉夫聯邦從一開始就把不結盟作為自己對外政策的基礎和處理同東西方國家關係的指導原則。綜合南聯邦領導人和學者的大量講話和論述,南斯拉夫聯邦不結盟政策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堅持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獨立、自主和平等、和平共處和積極合作的原則;支援各國人民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以發展民族經濟和民族文化的鬥爭;堅持反對集團劃分,反對帝國主義、新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