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2 / 4)

小說:金玉仙緣 作者:打死也不說

南山中出仙人的傳說。由於太乙山與道教的淵源頗早、頗深,後世的道教建築又是陸陸續續、綿延不絕。太乙山也就成了歷代道士修行的熱選之地,並形成了道教的一個流派“樓觀派”。但是隨著道教的創立和發展,相比於“正一教派”和“全真教派”這些大教派而言,終南山的“樓觀派”無論其影響還是規模都無法望其項背;甚至還遠遠遜於終南山的名氣和影響。

而終南山由於被稱為“天下道林張本之地”,與道家、道教的淵源也很深。名氣非常大;很多道士以在終南山的修行經歷為榮,一些雲遊道士,一些沒有在終南山修行過的道士,也常常偽做在終南山的修行過幾年、幾十年的經歷,混跡於世間招搖,常常以“終南山人”、“終南仙人”、“太乙仙人”、“太乙散仙”、“太乙真仙”、“太乙散人”、“太乙真人”等稱呼自稱來抬高自己,在民間有也相應的影響。在《西遊記》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中,那個有著道士身份的虎力大仙一急之下,就要和唐僧師徒對賭“砍下頭來,又能安上”的本領,結果被孫悟空拔下一根毫毛變作一條黃犬把頭銜走,丟到御水河喪了性命。而這種使他丟了性命的本領,據他對車遲國國王聲稱,就是他幼時在鍾南山學的武藝。

由於終南山的名氣很大,因而從這裡走出去的修煉者、道士,或者是冒名在這裡修行過的道士,常常以冠有“太乙”字樣的各種稱號,混跡於世間展示其才學;有些才華出眾的道士,也能在社會上能引起較大的,甚至於重大的影響。所以,就使用“太乙真仙”、“太乙真人”等等這類稱謂的道士而言,實際上是種粉飾性和招牌性稱謂,意為在終南山修行過,或為遇到過太上老君或受到過太上老君的真傳。

就民間的理解而言,雖然終南山的名氣很大,但畢竟是山林莽野之地,所以,在世人看來,使用這些稱謂的道士,多是指有真本領、真本事,但出身於鄉野,門閥不高的道人。這也符合中國民間“山中飛俊鳥,鄉間出才俊”的這類與人才相關的民諺(其作者吳承恩本身的經歷也說明了這一點)。另外這些稱謂還指天界沒有職務但與太上老君有某種程度關聯,法力高強、救苦救難、見義勇為的散仙或天界有神職的神仙。如《西遊記》書中提到的“太乙救苦天尊”,就是道教神明中的東極青華大帝。道教說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來,誓願救度一切眾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實際上道教創造出“太乙救苦天尊”這樣的神明是要於佛教的觀音菩薩爭奪在民間的影響而已。在道教的《太乙救苦護身妙經》中,“太乙救苦天尊”的來歷就於太上老君有相應的關係,“是時太上老君。身離玉座。……至天尊(元始天尊)前。奏曰。臣等蒙師開化。受福天堂。施功無極。恩不可量。臣觀三界之中。苦海之內。無量眾生。……臣不可住於太清。欲仗威光。分身三界。救度尋情。唯望至尊。觀心慈愍”。元始天尊就說,“萬物吾生。萬靈吾化。遭苦遭厄。當須救之。不須汝威力。化身救度。此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太乙救苦天尊”在道教中的神仙品階也很高,相傳其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統御萬類。在道教隱宗(妙真道)被奉為主祭天尊神。其神仙品階雖然很高,但就其在民間的知名度、影響力而言,則要遜色很多了。

“真流”意為正宗的道教,多指道教的主要流派“正一道”和“全真道”。這兩個教派為在中國歷史和民間上影響最大的兩個流派。在佛道兩教為爭奪信徒而跨越千年的鬥爭中,為了顯示自己的氣勢,佛教就自我標榜為“不二法門”,而道教則自我標榜為“天地真流”。氣魄都很大。

有關“太乙”,除了我們所說的在《西遊記》在第九十回《師獅授受同歸一盜道纏禪靜九靈》出現的“太乙救苦天尊”之外,在《西遊記》一書中還有多處提到,例如在《西遊記》第二十四回《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參》裡,清風、明月因疑惑其師鎮元子要用兩個人參果招待唐僧,就對鎮元子說到“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這句話中的“太乙玄門”。在《西遊記》書中,以五莊觀的“鎮元子”被描述為全真道教的宗師級人物來看,清風、明月所說的“太乙玄門”實際上指的就是全真道教(全真道教在唐代的歷史背景下尚未創立,做為文學作品而言,我們大可不必為此而岢求古人)。而全真道教的創始人王重陽,可謂是有“太乙”背景。至於“玄門”,前面我們提到過,道教也是有“玄門”之稱的,其來歷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