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東西。所以,只有一種可能,“須菩提祖師”不是這個體系裡的人,也不對孫悟空進入這個體系有所期望。
㈣孫悟空不認識鎮元子、不認識“三清”聖像,知道後又極盡捉弄、貶損之事。
鎮元子在書中被作者描述為住在“西牛賀洲五莊觀”的尊仙,混名與世同君,其“門下出的散仙,也不計其數,見如今還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全真道始於金元時期,關於書中唐代就有全真道教派和西牛賀洲有道教宗師級的人物,不屬本文討論的內容,我們也不必為此而苛求古人)。就是這樣一個全真道教的宗師級人物,孫悟空竟然也不認識。除了不認識鎮元子,孫悟空連“三清”聖像也不認識、也不知道“三清”序列。如在第四十四回《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裡,孫悟空“引八戒沙僧,按落雲頭,闖上三清殿”。看到三清聖像竟然不認識,問“‘這上面坐的是甚麼菩薩?’八戒笑道:‘三清也認不得,卻認做甚麼菩薩!’行者道:‘那三清?’八戒道:‘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左邊的是靈寶道君,右邊的是太上老君。’”
孫悟空不認識鎮元子也許是真,但不認識“三清”聖像,不知道“三清”序列,就是其故意所為了。在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裡,作者就明確說到孫悟空“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而孫悟空跟太上老君就更熟悉了,當年鬧天宮時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爐中煉了七七四十九日,從八卦爐中竄出來的時候還把老君“捽了個倒栽蔥”,可謂是老相識了。所以孫悟空說不認識“三清”聖像實際上是一種貶損。事實上故事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孫悟空在五莊觀掣金箍棒打倒了人參果樹,在車遲國攛掇豬八戒把“三清”聖像扔進茅廁,可以說是極盡捉弄貶損之事。
孫悟空不認識道教的大神明(假裝不認識的嫌疑更多),知道後甚至極盡捉弄貶損之事。可見,尊崇道教神明的事,“須菩提祖師”似乎也沒有誨教。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即便是依照“三教出一門”的理論,“須菩提祖師”也頂多是道教神明體系中連名字也難以忝列其中的邊緣神明。
《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五)
㈤作者稱孫悟空為太乙散仙,又借福、祿、壽三星之口,暗示了孫悟空的修行門第和身份,旁證了“須菩提祖師”在道教神明體系中的位置,默默無聞的邊緣神明。
在《西遊記》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裡,作者稱孫悟空為太乙散仙;而在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裡,孫悟空保唐僧西去取經時路經五莊觀,因打倒了人參果樹無法脫身,向福、祿、壽三星求助是,作者借三星之口揭示了一下孫悟空和道教的關聯度,三星說孫悟空“你這猴兒,全不識人。那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雖得了天仙,還是太乙散數,未入真流,你怎麼脫得他手?……”
順著這句話的脈絡,實際上我們就能隱約地從孫悟空身上就意識到“須菩提祖師”在道教神明體系中的位置。在解析這句話之前,我們先簡要說說“天仙”、“太乙散數”和“真流”的概念。
“天仙”多指居住在天界(天上),長生不老的神和仙,當然能到天上,得有飛昇、騰雲駕霧之類的本領。另指漂亮的女性神仙,如形容某個女子很美麗,就形容她漂亮得“宛如天仙”。孫悟空從須菩提祖師學得了長生之術,廣大神通。也算是個“天仙”,或者說具備有當“天仙”本領。
“太乙”二字相關的內容就很多了,涵蓋多個方面,如歷史人物(如商王成湯的祭名,作太乙)、中醫學(如“太乙穴”)、卜學(如“太乙神數”)等等。這些與我們要論述的內容關聯不大。在這裡我們就說說“太乙”與道教相關的內容。
道教七十二福地裡的第一福地終南山(又名地肺山、中南山、鍾南山、周南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陝西咸陽武功縣。東至陝西藍田縣,主峰位於周至縣境內,海拔2604米。對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關於道教七十二福地裡的第一福地地肺山另說為今江蘇省句容市的茅山),因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于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官,故又稱太乙山。
太乙山被稱為“天下道林張本之地”,尹喜在此山草創樓觀;秦始皇在樓觀之南筑廟祀老子;漢武帝於說經臺北建老子祠。其淵源可追溯到張道陵創立道教的幾百年之前,秦漢甚至於更早的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人在太乙山中修行。並有著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