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小說:度心術 作者:中國長城網

【釋評】

在對敵鬥爭中,欺詐之術是非使不可的。任何時候都講究光明正大的人,無疑是天真和幼稚的。奸詐是敵人的本性,和他們講正義之道,並不能戰勝他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是最好的選擇。詐術是智慧的一個重要內容,智慧不足的人無擊發揮詐術的作用,使用不當更會反遭其殃。

【事典】憤恨的宮之奇

公元前652年,晉國準備出兵攻打虢國,但須經過虞國。晉獻公把群臣召來,汁他們就此提出良策。晉國人夫荀息於是說:

“虞國雖然弱小,但我們有求於他,還是要以禮相待的。虞君貪財好貨,如果把屈地產的好馬和垂棘之璧獻給虞君借道,就不愁虞君不會答應。”

晉獻公一聽,連忙搖頭說:

良馬、美玉是晉的國寶,怎會輕易送人呢?寡人不會這樣做。”

荀息一笑說:

“我軍志在攻伐虢國,不給虞國一點甜頭,事情就不會順利。一旦虢國攻下,還怕良馬、美玉丟失嗎?”

晉獻公會心一笑,道:

“你的意思寡人知道,不過以我晉國之強,還用得著欺詐一小國嗎?若派一善辯之士前往虞國,對其曉明利害,虞君也不會拒絕吧?寡人擔心那樣做有損我晉之英明。”

荀息上前一步,重聲說:

“與敵交往,無需仁義敦厚,否則吃虧的就只能是自己了。主公若棄智不用,徒增曲折不說,士兵又會多有死傷,不可為也。主公可曾想到:我們如果講究信義,敵人就不欺詐了嗎?”

晉獻公點頭稱好,於是派使臣帶上良馬、美玉去見虞國國君。虞君一見晉國送來的兩種稀世珍寶,眉開眼笑,虞國大夫宮之奇一眼就識破了晉國的詭計,他勸虞君說: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把稀世珍寶送給別人,何況像晉這樣的大國呢?晉國名為借道,其意尚未盡知,豈可貪財而輕信?”

虞君十分不滿,他對宮之奇說:

“晉以大國之尊以禮待我,又送上稀世珍寶,足見其一番誠心。晉國只不過是借道而已,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虞君不僅答應借道,還協助晉軍一起去攻打虢國,晉軍不久便攻佔了虢國重鎮下陽。

三年之後,晉國因虢國未滅,再次向虞國借道伐虢。宮之奇見虞君還要答應,就極力苦勸說:

“我國眼下無憂,只出虢國還在啊,虢國是虞國的屏障,如果虢國滅亡了,晉國必定要征伐我國。以我國之力,能對付得了晉國嗎?晉國從前獻寶欺詐我們,這次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上當了。”

虞君心中猶豫,晉國使臣就又對虞君欺騙說:

“我家主公宅心仁厚,天下盡知,我家主公為求虞國一諾,連晉之國寶都不惜獻上,還會不講信義嗎?虞國國小勢危,若能依靠晉國,天下自無人敢犯了。”

虞君聽之順耳,忙道:

“晉君之仁,寡人從未有疑,寡人答應你們了。”

宮之奇又來進諫,虞君竟避而不見,他還傳出話束,告之宮之奇:

“兩國交往,本以誠信為本,似你如此奸詐多疑,寡人不屑也。”

宮之奇傷心欲絕,嘆道:

“與敵竟談誠信,真是愚不可救了。”

他隨即收拾行裝,帶著家眷要離開虞國,有人勸他不要輕率,宮之奇憤恨地說:

“虞國將亡了,我是不忍遭受亡國的恥辱啊!”

不久,晉國在滅掉虢國後,果然趁勢發兵攻虞,虞國滅亡,虞君做了俘虜,晉國所獻的良馬、美玉也被完好無損地收回了。

【原文】

誠不悅人,其神媚焉。

【譯文】

誠實不能討人歡心,人們在骨子裡都喜歡諂媚。

【釋評】

人都有虛偽的一面,認清這個本質,就不能一味指責別人的欺詐了。欺詐成風往往是由人們自身的好惡和人性弱點所造成的,人們在責怨自己為人欺詐的同時,總免不了也要欺詐別人。事實上,如果誠實無欺的人不屢屢碰壁,如果欺詐之人得不到半點好處,誰會偏好欺詐呢?不反省自己和沒有獎賞誠實的社會機制,欺詐就難以根絕。

【事典】蔡邕的變節

東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年)七月,漢靈帝因災害和怪異之事接連發生,下詔讓群臣上書言事,他還特意說:

“朕誠心向你們求取真言,不想再受欺騙,你們只要是忠直之言,儘管講來,朕絕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