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雲龍悲哀地發現,戰前的戰役預案中,他過於將精力投入在怎樣戰勝敵人的環節中,很少考慮對傷病員的救治和照顧。這是因為他在第一次北京之戰中,沒有跟隨著官兵打掃戰場,沒有對死傷官兵的痛苦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犧牲其實是一種幸福,一了百了,最艱難煎熬的就是傷病員了。許多人在最初的麻木以後開始了長長的,悲哀的嘶叫,甚至是嚎叫,一聲接著一聲,此起彼伏,撕心裂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慄雲龍那樣的鋼鐵漢子也忍不住臉色悱然。
戰地善後處理,事情極多,千頭萬緒,都在紛紛亂亂中進行著,慄雲龍親自投身於救治傷病員的工作中。給了官兵極大的鼓舞。使許多官兵從狂熱的勝利歡呼中清醒,也紛紛參加到對自己方面官兵的尋找救治中。
在一個壕溝裡,慄雲龍猛然看到一個百姓的身體,他的一半已經被灰塵掩埋,手裡還拿著一把短刀。慄雲龍發現,這裡至少犧牲了八個戰士和三個百姓。他一一將戰士們的身體翻過來,檢查他們的呼吸和受傷部位,確定著救援的可能性。
“師長。走吧,不可能有活的了,別人已經找過一遍了。”新的警衛員一臉疲憊地說。炎熱把他年輕的臉色曬成了銅紅,身上揹著兩杆步槍,三條子彈帶的他不停地揮舞著手掌去臉上扇風。
下午四點半。驕陽似火,大地如焚。
慄雲龍將警衛員訓斥了一頓,要他認真地尋找。
他將幾個戰士依次拉起來,一個個放到了壕溝的岸上,這是田間自然的澆灌渠道,不是戰壕,渠道里還有一些殘水和很厚的淤泥。
慄雲龍最後將那個半遮掩於淤泥之中的百姓抓起來時,發現他還有氣息。於是,不由分說,就抱到了懷中,向著陰涼的地方走去。
誰也不知道,包括慄雲龍自己,都沒有想到,他救治的是一個特殊的人物。
已經死難的官兵和百姓們被安放到了一處,由城中驅趕的馬車以及繳獲的日軍運輸車輛,將他們裝載上面,拉進了城市。在城市的東面某一片破壞以後又經過了簡單清理的居民區,他們被臨時安放。等待著親人們來認領。許多人在路上就被親人們認領了,哭聲喊聲響徹雲霄。
官兵們的衣服口袋裡,都裝著他們的番號卡片。非常容易辨認。
當數十輛馬車將死傷的官兵,百姓運輸向城市的時候,其餘的官兵們都默默地注視著。
戰前已經作出了決議,將在北京城外的某一處尋找合適的地點,建立人民英雄烈士陵園。政委還建議,將以後所有戰死者的名單和骸骨都送到這裡。他覺得,東洋人對待戰死者的態度才世界上最公正最尊敬的。拋開其他因素不論。
事後統計,在三個主要戰場上,中國新軍部隊和配合作戰的民兵犧牲之多超過了人們的想象。
五十七章,殺俘事件
“政委,你看。”警衛小王從坦克的炮塔上抽出身來,緊張地指著前面人群湧動處。
只見一群百姓正包圍著一條線上被大螞蚱似的捆綁起來的日軍戰俘進行毆打,百姓們有的用土塊扔,有的揮舞棍棒打,有的用新繳獲的槍桿子捅,還有的人在邊上咒罵,把那十個日本人打得哭爹喊媽般地哀痛不已。
儘管戰場上要密切配合,戰後也要發揮集體領導處理善後,中國新軍的軍官層還是進行了嚴密的分工協作。政委負責的主要是戰俘的集中和管理。
政委本來以為是件相對輕鬆的工作,想不到,其實成了此戰以後最難辦的事情。他是負責正面進攻的,在慄雲龍來之前,就在戰場上巡視督導。為了加快工作進度,提高效率,同時保障安全,在戰士們地一再要求下,乘坐了一輛輕型坦克。在日軍最後被圍殲的地點上,他上來就看到了這驚人的一幕,當然,也是非常令人痛恨的一
政委命令坦克靠前衝上去,來到了正混亂不堪的事發現場,大聲地制止:“立即停止,”說完,拔出手槍對天鳴示。
可能人太多了,根本沒有人聽,其實也許是戰場上還有零星的槍聲,混亂的奔跑聲,前沿的步兵還在追蹤捕獲日軍的殘餘分子。
警衛員小王大為生氣,掏到了他們的跟前開槍警告:“喂,停下,停下,你們要幹什麼?他們是我們的俘虜,不能打的,我們要對他們講人道,不能違犯了國際法。”
人群靜了下來,大家都直徑地看著新來的坦克和上面威風凜凜的軍官,立刻,有人認出了政委,大家紛紛揚揚地包圍過來,萬分景仰地歡呼:“政委來了政委來了!讓他來主持公道!”
政委為了大家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