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祿升和鄭臣等人,殺了麟州守將蔡允和,繼而率麟州兵馬叛亂,並支援趙位寵。趙位寵假裝出城迎接,引誘官軍進入西京城。結果在西京城內設定伏兵,打得官軍大敗。尹鱗瞻無奈向鄭仲夫請求援兵。此外,金國已經透過趙位寵的使臣徐彥詳細得知了高麗內亂的訊息,雖然金國沒有意思干涉高麗內政,但卻試圖趁火打劫撈點好處。就這樣,金國朝廷縱容民間百姓和小部分軍隊越過鴨綠江到高麗北方城市去劫掠,給高麗製造了邊患。鄭仲夫剛想派兵救援尹鱗瞻並抵抗金國入侵時,就發生了亡伊亡所伊之亂。
從高麗中期文臣專政開始,連年的天災和苛捐雜稅壓得農民喘不過氣來。在武臣政變後,高麗混亂的局面給農民起義製造了機會。萬昌十六年春,公州鳴鶴所農民亡伊、亡所伊自稱“山行兵馬使”,發動農民起義,馬上就佔領了公州。鄭仲夫派大將丁黃戴、張博仁率軍鎮壓,卻被農民軍擊敗。很快,亡伊、亡所伊的軍隊就成為了各地起義農民軍中最強大的力量。
顯然,鄭仲夫不可能再抽出部隊來鎮壓農民起義了。所以,他被迫選擇了安撫政策。鄭仲夫宣佈將亡伊、亡所伊的家鄉鳴鶴所升格為“忠順縣”,並給公州的農民送上了撫卹的軍糧。雖然這個懷柔政策短期內壓制了農民造反的心理,但在亡伊、亡所伊的煽動下,起義的烽火再次高漲。
舊曆六月,混亂的局勢終於有所緩解。在尹麟瞻和杜景升的久攻之下,西京被攻破。除了趙位寵和他的親信被誅殺之外,大多數叛軍還是被赦免無罪了。尹麟瞻的目的很清楚,一是不想搞屠殺造成*人心不安,二是要收編這些叛軍讓他們和農民軍去打。可憐一代宰相尹麟瞻,在與趙位寵兩年的相持戰中,勞心勞力、身心憔悴,回到開京後不久就去世了。
尹麟瞻死後,杜景升升格為“西北面兵馬使”,率領大軍直撲亡伊、亡所伊的農民軍。亡伊、亡所伊只能投降。杜景升派監察御史金德剛前往安撫。農民軍暫時有所安頓。而金國百姓騷擾邊境。鄭仲夫一面派兵抵抗,一面派出使臣到遼國解釋情況。遼皇帝也同意停止入侵。高麗取得了極為短暫的安定時間。
不久,亡伊、亡所伊因為不滿朝廷的安撫條件,再次起義。而趙位寵的餘黨也趁勢作亂,與農民軍遙相呼應。鄭仲夫一怒之下將忠順縣貶回鳴鶴所,抽調大軍前往討伐。由於開京內的局勢有所穩定,反對派都被鄭仲夫父子剔除,所以這一次,鄭仲夫沒有了後顧之憂,放心地多方調軍平亂。數月後,總算殲滅了亡伊、亡所伊的農民軍。而西方和南方的農民軍和叛軍,也很快被官軍鎮壓。
連年的征戰不僅混亂了高麗國內的局勢,也讓鄭仲夫感到疲憊不堪。尤其是在尹麟瞻、奇卓誠等老將病逝後,將領的空缺不得不讓鄭仲夫感到頭痛。鄭仲夫一邊繼續讓李義旻在外征戰、不追究他和李義方的關係,另一邊又破格提拔了許多人才,彌補職位的空缺。
最後,北山無雪道:“一直到今年,高麗國內仍不安生,清州人和與州人因為移民的問題發生衝突。與州人被清州人擊敗。清州百姓趁機作亂。鄭仲夫派出了剛剛提拔上來的兩位將領樸純弼和慶大升去鎮壓,結果尚且不知。”
雲錚聽罷,喜不自禁,這真是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看來高麗局勢之混亂,只怕尤勝大魏和大遼,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出兵,當真是天賜良機。
其實雲錚自開啟始有在這個時代“積極進取”的思想以後,就一直有一個設想沒有跟人說起。他希望建立一個強大的海軍,然後拿下高麗、日本、臺灣(這時叫琉求),環圍整個大魏東海岸,一旦天下有變,不論是支援朝廷,抑或者……都十分方便。這樣不僅可以鍛鍊海軍,而且對天下大局的掌控有很大幫助。
這個計劃也不是他一拍腦袋就決定了的,這幾天他一直回憶後世所看到的一些資料,譬如朝鮮半島有大量的煤和金礦,而日本有巨大的白銀礦以及雲錚設想中火器時代來臨後急需的優質硫磺。至於臺灣,雲錚雖然記得最清楚的是其樟腦很著名,但好像產出的稻米也很優質,不過現在的臺灣(琉求)漢人可能還是太少,這個問題……以後再說吧,還是先趁機把地佔了再做打算。
雲錚因為對後世美國的“島鏈”戰略太過記憶猶新,因此腦子一動就有了這樣一個構想,從朝鮮半島到日本,再到臺灣,這個第一島鏈基本算是全部掌握在漢人手裡了,只要自己日後一直強調海洋意識,並且從海外各地弄到足夠驚人的利益,沒理由後世的人們不知道珍惜。至於第一島鏈的再後面一站菲律賓,雲錚有點記不清現在他們是什麼時代和狀況,決定等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