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毅宗之後,李義方的權勢如日中天,被封為“衛尉卿興威衛攝大將軍知兵部事”,又將女兒嫁給了明宗的太子,成了皇室的親家。不要說是鄭仲夫了,就是李義方的親生哥哥李俊儀也深表不滿。李俊儀斥責李義方有三大惡(弒君、脅後、專權)。李義方欲殺李俊儀,被文克謙阻止。此時李義方已將文克謙視為親信幕僚,加上後來鄭仲夫也出面調和,所以放過了李俊儀。
萬昌十四年舊曆九月,西京留守、兵部尚書趙位寵在東北兩界舉兵討伐李義方。一個月後,趙位寵聚集了四十個城的兵力,殺奔開京而來。李義方趕緊派尹鱗瞻、杜景升、李義旻、石鄰等人率領大軍前往抵抗。趙位寵則派安北都使姜遇文說服北方几個大州的長官增調援軍。
尹鱗瞻的部隊在途中突然遇到了大風雪,被困住。不料趙位寵的軍隊埋伏在旁,趁風雪攻擊。尹鱗瞻大敗,險些喪命,幸得鄭仲夫之子鄭筠所救。尹鱗瞻與趙位寵的第一次交鋒以失敗告終。其後,尹鱗瞻得到杜景升、李義旻和石鄰的相助,與趙位寵軍再戰,將之擊敗。趙位寵無奈領軍回撤,以西京為根據地,與尹鱗瞻展開了拉鋸戰。尹鱗瞻久攻西京不克。趙位寵則趁機調來一支奇兵繞開尹鱗瞻的大軍直接攻擊開京。開京兵力不足,李義方死守城池。尹鱗瞻無奈撤軍回京救援,將趙位寵的軍隊擊退。
稍稍穩定局勢後,李義方任命尹鱗瞻為大元帥,率同奇卓誠、陳俊、文章弼、李義旻諸將及諸路大軍,再次攻打西京。由於明宗感慨杜景升忠義,所以這次沒讓他隨同出征。或許是明宗預知到京城之內又將有一次變亂。
李義方在這次對抗趙位寵的部署中,完全將鄭仲夫排擠在外,令他深表不滿。鄭筠勸父親鄭仲夫除掉李義方。李義方似乎是提前知道訊息一樣,到鄭仲夫家中拜訪,表白心跡,並認鄭仲夫為“義父”。不過,鄭仲夫沒有領李義方的情。他已經決定要殺李義方奪權了。
等到尹鱗瞻等人正式出兵後,鄭筠假託李義方的親近僧侶宗旵,把李義方騙到了鄭筠軍中。隨後,鄭筠殺害了李義方、宗旵兩人。鄭仲夫及其部將宋有仁則出兵殺害了李義方的兄長李俊儀和親信高得元、柳允元等人。鄭筠還派人通知奇卓誠,要他除掉尹鱗瞻。庾應圭及時告知了鄭仲夫。鄭仲夫考慮到戰事未平,制止了奇卓誠。此外,鄭仲夫還饒恕了李義方的幕僚文克謙,要他出面安撫因宗旵之死而意圖叛亂的僧侶。
鄭仲夫基本掃除了李義方的勢力後,率軍進入皇宮,殺害了太子妃(李義方之女)。接著,鄭仲夫挾持明宗改組了政府,並且加重了“重房”的權力,使之幾乎完全取代了朝廷的地位。原來投靠李義方的官員,也見風使舵站到了鄭仲夫一邊。這一次的變亂,鄭仲夫還算手下留情,沒有殺多少人。而李義旻則抓住了領兵外出的機會,趁亂逃跑了。
西京那邊,趙位寵得知李義方已死的訊息,向朝廷表示願意罷兵。鄭仲夫不準,要尹鱗瞻務必消滅叛軍,並派上了杜景升助陣。朝廷的軍隊在攻克北方重鎮延州之後,又圍攻漣州。趙位寵分兵支援。援軍在途中就被杜景升殲滅。而漣州也隨後失陷。趙位寵派部下金存心、趙規到遼國請求支援。不料途中金存心殺死趙規,將趙位寵外通遼國的訊息帶到了開京。
尹鱗瞻率領朝廷大軍再次圍攻西京。趙位寵一面死守城池,一面又派人到遼國求援。趙位寵的使臣徐彥向遼皇帝表示願意割讓北方四十個城池給遼國,並同意將來高麗做遼國的內屬國。不過,遼國此時新君年幼,內部政局也不甚穩當,蕭筠太后正在跟皇族死掐,顯然不願捲入高麗內爭,便沒有答應趙位寵的請求,把徐彥送回了高麗。而尹鱗瞻一時也無法破敵,雙方僵持在西京。
在開京,鄭仲夫為了取得恭睿太后的支援,重修了在武臣政變中被破壞的普濟寺,而且派人找到了毅宗的屍骨,為他舉行了國喪,表面上做出了一副善待皇室的樣子。此時鄭仲夫已是七十高齡了,明宗下賜“幾仗”給鄭仲夫。雙方彼此“和諧”。不過,鄭仲夫獨攬大權的態勢,是無法掩蓋的了。
鄭仲夫掌握政權後,便開始了像李義方一樣的集權統治,逐步用他的“重房”架空明宗大王的朝廷。朝廷官員崔察松等人,指責鄭仲夫的女婿宋有仁貪汙腐敗,遭到了流放。李義方昔日的門客李永齡也以為李義方報仇為名,暗殺鄭仲夫,卻失敗被殺。鄭仲夫在京城不斷打擊反對派,目的就是要集中力量對付京城外無數的叛亂和起義。
趙位寵之亂,持續了將近兩年還沒有被鎮壓。尹鱗瞻圍攻了西京半年多沒有絲毫起色,相反,麟州的將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