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佔據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蕭姓。因此,雖然遼國也曾經有過非蕭姓的后妃,但是太后卻都是清一色的“蕭太后”。
實際上,契丹民族只有兩個姓,皇族與後族:耶律與蕭姓。
當然,如果一定要認真計較起來,契丹人除了用本族的耶律和蕭兩姓以外,還接受過中原王朝的賜姓。契丹建國前曾附於中原唐朝,一些上層人物便接受唐朝賜予的李姓。此外還有孫姓,後來進入契丹蕭姓。在原先的歷史中,金滅了遼,契丹成了被統治民族,除一些上層人物被賜金之國姓完顏外,絕大多數契丹人把耶律姓改為移剌,蕭改為石抹。到了元朝,由於把契丹族列入漢人中,因此耶律、蕭主要改為劉、王、李、黃、蕭、鄭、蔣、楊等漢姓。
但眼下後面的事情都沒能發生,所以除了一些曾經在祖輩姓過李、孫等姓之外(唐滅而大魏建立後又改回來了),就只有耶律和蕭氏兩個姓。
所以這次蕭芷瓊的出嫁雲錚,讓耶律皇族覺得極為屈辱,什麼時候蕭家的女子,能夠外嫁他人了?
蕭芷瓊偏又是遼國皇族們格外傾慕的一位後族郡主,因此她的“被迫出嫁”就更加讓耶律皇室恨雲錚到了骨子裡。
可惜現在遼國的情況卻實在經不得他們固執的折騰了。
完顏家起兵之後,遼軍最初兩敗後,小皇帝寄希望於和談,曾經派出議和使者,擬承認金政權,令其為屬國。但是,此時金軍已包圍了黃龍府,打敗了都統耶律斡裡朵所率淶流河路遼軍,佔領了達魯古城,迫使其餘三路不戰而退。達魯古城之戰,金軍繳獲了大量耕具,破壞了遼朝且屯且守的戰略佈置,增強了談判中的地位;因此,金太祖不但繼續要求歸還阿疎,而且更進一步要求遼方將邊防重鎮黃龍府遷往別處。
這會兒遼、金雙方各遣使直斥對方皇帝之名,敦促對方投降,使者往返四次,議和活動毫無進展。九月,金軍攻佔黃龍府,遼帝下令親征。金太祖在作戰前動員時,“剺面仰天慟哭”地說:“始與汝等起兵,蓋苦契丹殘忍,欲自立國。今主上親征,奈何?非人死戰,莫能當也。不若殺我一族,汝等迎降,轉禍為福。”以此激發女真人的鬥志。由於雲錚鷹揚衛回師燕京,遼地的親征軍沒有與金人接戰便撤回,金軍以輕騎 2 萬奮勇追擊,遼軍大潰,“死者相屬百餘里。獲輿輦幄兵械軍資,他寶物馬牛不可勝計”。
自起兵抗遼,女真勢力發展迅速,契丹、奚、渤海、漢人和系籍女真、室韋、達魯古、烏惹、鐵驪等諸部被俘或投靠者日眾,金朝影響迅速擴大。而遼朝卻在軍事上節節敗退,政治上分崩離析。
九月底,遼渤海人高永昌自立於東京,遣使向金求援,金太祖乘機佔領瀋州、東京,擒高永昌,將東京州縣和南路系籍女真納入金朝治下,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一。然後,又馬上攻佔泰州、顯州。至此,女真貴族認為已經具備了與遼分庭抗禮的資格,於是太祖採納漢人軍師的建議,一方面鞏固新得的州縣,一方面派出和談使者,要求得到遼朝的承認,擺脫遼朝的控制。
此時,遼國與女真雙方正陳兵數十萬各自嚴陣以待,不料北疆的雲錚忽然藉口要迎回已經跟他有過白首之約的遼國瓊花郡主蕭芷瓊而忽然出兵,打了幾乎完全沒有防備的遼國一個措手不及,於是就發生了這一連串的事情,遼國的境況自然也就越發岌岌可危。在這個時候,即便最猖狂的耶律皇族,也不敢再言開戰。
………………………… ………………………… ………………………… …………………………
中京城已經遙遙在望,但那已經不再是大遼的中京。
“奉少帥令,特來為遼國送婚使蕭大王引路。”
蕭天佐面無表情地看著前來迎接引路的北疆軍探馬,平靜地道:“貴軍辛苦。”然後又淡淡地補充了一句:“本王乃是議和使者,只有議和成功,才能真正算做送婚使,這一點還望貴軍特別是貴少帥莫要混淆了。”
那探馬首領笑了一笑,卻不答話,只一擺手:“蕭大王,請。”
蕭天佐卻皺了皺眉,看著探馬首領的衣服,忽然問道:“聽聞貴少帥麾下乃有一支精銳親衛,因身著白衣而被稱之為白衣衛,不知這位將軍……?”
那探馬首領年輕的臉上露出笑容:“不敢稱將軍,在下正是白衣衛雲衛離。”
蕭天佐的目光就眯了起來,打量了雲衛離一眼,忽而點頭微笑道:“難怪,難怪。”
雲衛離也笑了笑,卻不再羅嗦,自己勒轉馬頭,帶著身邊的百餘騎在前面領路,引著這五千人的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