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3 / 4)

小說:極品少帥 作者:低訴

,中間小謝又清發”。

但是南京,或者說金陵、江寧……是座哀都。

春秋末期,楚威王在現清涼山一帶設金陵邑,這就是南京古稱“金陵”的由來。同時,他還命人在城東北埋“紫金”以鎮王氣,古人稱銅為金,所謂紫金即紫銅,亦即青銅,所埋之地則謂“紫金山”。後始皇東巡至此,見其有“都邑之氣”,故命人鑿溝壑引水入城,以瀉金陵王氣,並改“金陵”為“秣陵”,意即牧馬之所,由王氣集聚之地變為牧場,南京作為短命王都的歷史即發端於此。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據城西清涼山的天然峭壁擴建為石頭城,即現今鬼臉城。孫權以山為城,以河為池,控扼長江天險,以求北御曹魏。他還改“秣陵”為“建業”,大有建立帝王偉業之抱負,並邀諸葛亮登石頭城鳥瞰,後者也不禁感懷“鍾阜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現清涼山仍有武侯駐馬坡為佐。可惜時不假年,孫權帝業未竟,即長眠於現東郊梅花山。後東晉偏安東南一隅,南逃的北方士族匯於南京,決意在此建都,並改“建業”為“建康”。此後,南朝宋、齊、梁、陳皆在此建都,朝代更替之頻繁令人目不暇接。再後,在雲錚這個世界裡面未曾出現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也曾在此短暫建都,但均未超過百年。

光陰荏苒,鉛華洗盡。江寧這座名副其實的“哀都”,歷經六朝,無數梟雄豪強逐鹿於城下,折戟沉沙,就如城磚上的斑駁印記,在歲月的洗刷之下,已然模糊,而文人*客的佳作遺篇也只能為這座城市平添幾分陰鬱。

陰鬱,是的,無邊的陰鬱。整個江寧城已經陷入無邊的陰鬱之中。

兵部尚書曹睿曹大人、曹元帥此刻正面色陰鬱地呆坐在江寧。浙匪日漸逼近,戰局形勢已經失控,曹睿的集中兵力一舉擊破賊軍的計劃其實一個月前就已經宣告失敗,現在大魏雖然在江寧城中尚有大軍十多萬,可曹睿這個欽差大臣,討賊大元帥卻已經完全失去了取勝的信心。

在浙匪大兵壓境的形勢下,江寧大營內部矛盾重重,要求分兵進擊的將來和要求大軍雲集的將領各佔一半,爭論不休。雖然欽差大臣曹睿屢次命令各地中央軍入衛江寧,終因浙匪軍全面進攻,江西東部、江蘇南部和整個浙江戰場的中央軍自顧不暇,而兩淮中央軍則被北山的浙匪軍阻隔無法渡江赴援,只有湖北一部、江西一部兩支人數不多的援軍和浙江、福建部分臨時徵招的軍兵到達江寧守衛。但這些小規模增援根本無法扭轉整個戰爭局面。因為浙匪的人數增長速度實在太過誇張。僅僅兩個月的時間,浙匪的總兵力竟然已達到五十多萬,接近六十萬,對外更是號稱大軍百萬!而反觀中央軍,卻是越打越少,現在整個蘇皖浙三省戰場的中央軍總兵力已經只剩二十萬左右。然而在這麼危急的時刻,中央朝廷居然還在一整天一整天的爭論究竟要不要將老軍戶重新徵召入伍而南下平叛,好容易定下來徵召了,又在花多少錢來徵召上鬥了個不亦樂乎,結果兩個月過去,所謂的徵召老兵南下還是句空話,一個人都沒徵召起來。

曹睿無法,只能命主張分兵進擊的激進派張峻率軍出擊浙匪軍外圍防線,但沒能打通。幾天之後,又命淮北的江松等人率兵從揚州出兵打通援救江寧的通道,兩軍在揚子橋激戰,大魏中央軍死傷萬餘人,江松只帶數騎逃回揚州。為確保江寧外圍不失,曹睿組織焦山之戰。張峻約江寧都指揮使張和率兵出鎮江,以圖控制長江南岸,揚州江松再次出兵瓜洲,從江北配合,自己率水師陳兵鎮江以東的焦山江面,約定三路俱進,與浙匪軍決戰。

但揚州的中央軍江松部沒有按時趕到,鎮江的張和乾脆拒不發兵,使張峻孤軍深入。浙匪軍大將、原青龍教青龍**隱龍以及朱雀、玄武兩**在內的三大**在石公山居高臨下指揮戰鬥,命麾下勇將沿長江北岸繞至中央軍軍背後,又有兩軍從焦山左右兩邊進擊,青龍教大令趙廣直衝魏軍中央軍大陣。浙匪軍乘風放火箭,魏軍船隻紛紛起火,陣勢頓時大亂,此戰魏師全軍覆沒,損失戰艦700餘艘。焦山之敗,大魏江寧外圍主力軍隊損失殆盡,江寧已然成為一座孤城,若無援軍抵達,破城指日可待了。

又過半月,青龍教主歐陽睿見時機已到,最後下定攻破江寧之決心,命其子少教主歐陽錯率領浙匪軍主力直逼江寧。

歐陽錯受命後,召集進攻將領部署方略,確定了分諸軍為三道,會於江寧的作戰部署。是月,歐陽錯分兵三路會攻江寧,西路由左使領兵,率領一部分浙匪軍主力出杭州,向溧陽、獨松關進軍;東路由青龍**隱龍率水師沿江入海,向海鹽、澉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