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3 / 4)

小說:極品少帥 作者:低訴

要在軍餉上做文章,那就不能不考慮到國朝上下這一百多萬大軍的軍心,不能不考慮到四大邊鎮甚至是中央軍的幾大都指的態度。說句不客氣的話,大魏朝內的任何一件事,只要是中央軍的幾大都指和四大邊鎮一起反對,別說他秋臨江,就算是萬昌天子自己也只能順著他們的毛摸,要不然這洛陽宮還坐不坐得穩只怕都難說了。

軍餉不好動,那就只能是官俸了。但是官俸也不是他秋臨江說動就能動得了的。太祖皇帝建國之初,為了表示對文人士子的看重,全國上下官吏的俸祿都普遍定得頗高,這跟武將的高階將領俸祿很高而中低階軍官俸祿低廉不同。這樣一來倒也的確很是討了文人士子們的喜,使得當時剛剛建立的大魏朝廷很快便鞏固了統治,但是隨著恩萌、科舉兩百年的發展,這一制度卻成了一把刀子,每年都要從國庫剮上狠狠地一刀。

所以,這是祖制,並且是一項天下士子都齊聲讚頌的仁政。這大魏朝的人,哪個大得過“太祖”?天下間的事,哪樣大得過“仁政”?殊不知天下間誰人誰事的好壞,都是掌握在天下士子們的嘴上的嗎?一個寒門出身的官員可是想方設法去讓名門官員得不到好處,一個名門出身的官員也可以肆無顧忌地排擠寒門士子,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可是沒有哪個官員能一竿子把國朝上下幾十萬官吏全部打翻那完全屬於政治自殺。

然而秋臨江想提而不敢提的“節流”,現在竟然被萬昌天子御口金言地提了出來!

秋臨江身子都有些微微顫抖了,嘴唇動了動,最後卻只說出來四個字:“皇上聖明。”

“呵呵。”林宥呵呵一笑,一擺手:“聖明不聖明且不去管,諸位愛卿且來為朕分析分析,看這節流該怎麼個節法。”

林宥此言一出,文華殿瞬間安靜了下來,一眨眼便是落針可聞,沈城恢復了一貫的白睡半醒狀;顧恆垂下眼簾,好像正在觀察地下的螞蟻;秦霆輕輕撫摩著一卷文書,好像那是王羲之的真跡,讓他愛不釋手;杜凡看著自己的茶杯,似乎正在欣賞那上面纖毫畢現的小橋流水圖;方謙然皺著眉頭,似乎忽然想到了今年治河任務之艱鉅;餘眾樂愁眉苦臉,好像又被各衙門和幾位大帥催錢了一樣。

秋臨江看著明明微微皺了皺眉卻又馬上恢復平靜臉色的林宥,心裡一陣發涼,又有些發堵,皇上……怕也經常強顏歡笑吧?

“臣以為,欲要開源,四字足矣。”秋臨江強忍著心中那股苦澀,奮然出列,昂然道。

林宥眼中精芒一閃,精神大振,短促有力地道:“說!”

秋臨江完全是豁出去了,原本就挺直的腰桿挺立得越發筆直,目光堅毅,聲音一字一頓,猶如金石相擊:“精兵,簡政!”

卷二 坐看長空飄亂雪 第141章 精兵簡政

“在中共中央領導下,陝甘寧邊區首先實行精兵簡政,並先後進行三次精簡,取得很大成效。隨後,各根據地普遍實行了精兵簡政,主要內容是……精兵簡政政策的普遍實行,對於減少消費,增加生產,減輕人民負擔,克服物質困難,提高人員素質和工作效率,起了積極作用。”百度大神。

秋臨江當然不會知道千年後的那個神奇執政黨才是“精兵簡政”四個字出名的源頭,但他此刻卻是毫不猶豫地提前搶注了,而且幾乎是報持著一種決死的心態才說出來的。

事實上,朝廷機構膨脹、人浮於事等弊端,固然與朝廷的職能定位不清、未能及時跟上全國形勢的真實變化、管了許多不該管的事情或者管事效率低下等因素有關,但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個原因,則是由於目前的人浮於事局面已經形成,人太多,“兵”不夠“精”。

如果說前者是“事雜”導致“人多”,那麼,後者就是“人多”導致“事雜”,這已經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在“兵”不夠“精”的情況下,很多衙門的官員無所事事,按照曹參的理論,這麼多官員無所事事,就很可能要“生事”,就是總要乾點什麼來顯示他們是在做事。

同時,人太多也使得衙門內部人際關係、部門關係更加複雜,大大降低了辦事效率,導致文山文海,產生“事雜”的局面,而為了應付這一局面,就必須增加更多的機構、更多的人,進而導致惡性迴圈,於是機構臃腫膨脹在所難免。

可見,“兵”不“精”也是導致“政”不“簡”的重要原因。不簡政就難以精兵,而不精兵也同樣難以簡政。這樣一種惡性迴圈可以自我複製,最終甚至可以導致變法越來越積重難返,拖得越久,變法的難度就越大。

然而,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