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有些統帥不需要別人出主意,而是自己思考問題,自己定下決心,周圍的人只是執行他的意志而已。但這種巨星一百年也難得湧現出一個。他說:“在大多數情況下,軍隊指導者需要顧問”,“一支軍隊組建一個司令部是十分重要的”。
毛奇對於提高總參謀部的地位和擴大其職能做了不懈的努力和奮爭。當時他已認識到由於軍事技術的進步和複雜化,以及作戰人員的急劇增加和作戰地域的擴大,軍隊有一個統一的計劃、指揮機構對於取得戰爭的勝利具有重大意義。在對丹麥的戰爭中,由於毛奇的參與,使戰爭迅速取得勝利。
這一勝利,使總參謀長第一次成為新聞人物,也引起國王的注意。1866年6月2日,國王頒佈命令,授予毛奇以指揮軍隊的全權,宣佈總參謀長與戰爭部長保持平行的指導關係,從而使總參謀部第一次成了全軍最高的、具有實權的指揮、協調機構,成了國家首腦的名副其實的軍事顧問。這開創了普魯士軍事史上第一次正式由總參謀長指揮作戰行動的先例。在此之前,總參謀部這一組織雖然以各種不同名稱和組織形式存在60餘年,但一直處於輔助位置,無權對軍隊實施指揮,這種狀況不僅在德國如此,在歐洲其他各國亦然,只是自對丹麥戰爭勝利之後,普魯士總參謀部才獲得作戰計劃制定權和戰時軍隊指揮權,只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總參謀部這一組織才可以說是具有今天意義上的總參謀部。
毛奇在總參謀部建設和運用,以及總參謀部軍官的訓練上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