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的美容美髮院,有些稱呼也和過去不一樣,過去叫剃頭,現在叫理髮;過去叫染髮,現在叫焗油。現在,有些美容美髮院還推出另外一些服務專案,這是過去人們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
過去男人們的頭,一般是自己老婆給理的,要不就是找村裡一位會理髮的人,完全不像現在的年青人,理個髮還專門進一次城,算上路費,算上中午的飯錢,還沒算理髮師傅的工錢,這事要叫他爺爺知道了,還不罵個狗血噴頭?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村民的生命之源:田地
村民的生命之源:田地
村民日常生活習慣,基本上是這樣的:白天下地幹活兒,晚上回家休息。也就是書上說的那樣:日出而作,下地幹活;日落而息,回家休息。
經過一個冬天的修養,又經過正月的生活調劑,村裡一些人就坐不住了,開始考慮今年做得事情。開春前,村裡人並沒有多少活兒,可也閒不住那雙勤勞的手。有的準備種子,有的準備肥料,更多的人,卻是扛一把鐵鍬,在自家地裡轉悠著,看哪兒需要平田整地,看哪兒需要修渠鋪路。沒有耕過地的,趕緊翻地;翻過地的,看有沒有遺留下來的“茬子”,或石頭雜物之類的東西。茬子,乃農作物留在土地下面的“東西”。
開了春,人們就忙碌起來了,往地裡拉運肥料是一項主要工作。同時,也將院落裡各種垃圾進行清理,為了整潔。
然後,耕田犁地。
過去意義上的“耕田犁地”,是指村民將牛驢馬騾套在“犁具”或“耙具”上的一種勞動方式。耕田,也就是犁地。而耙地,則是將耕過的地磨平。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村裡基本上沒有牛驢馬騾了,原因就是“得不償失”與“勞民傷財”。
所謂這二個原因,我想舉例說明:原先父母養著二頭牛,一年“它們”所吃的乾草,大約是在二千公斤左右,摺合人民幣約五百元;一年“它們”所吃的飼料,大約是在一千公斤左右,摺合人民幣約一千元左右。這裡還不說“它們”的“醫藥費”。“它們”的實際勞動時間,也就是春種十來天,秋收十來天。其餘的十一個月時間,“它們”的工作就是“吃飯”與休息。而僱用機器來春種秋收,其費用遠遠少於“它們”:耕地與養種一畝地是八元,從地裡往家拉一車莊稼也是八元,父母有十二畝地,春種秋收有二百元足也,還省去了父母放牧“它們”的時間。這也是祖先原本沒有想到的進步。
然後,施肥下種。
過去意義上的“肥”, 一般情況都是農家肥,比如牛馬糞,豬羊糞,還有從廁所裡掏出來的排洩物。也有從宅院裡打掃出來的亂七八糟,也有從坑洞子裡掏出來的草木灰,也有“壓綠肥”——小時候在夏季,由大隊或學校組織人員割草摳綠肥,一層土一層草,那草還要切成三五寸不等的節兒,這樣做好後,在上面還要澆水灌糞。現在人們不這麼做了,原因是見效慢。現在意義上的“肥”,已經有了科技的含量,人所共知的就是各種“化肥”。雖說沒有農家肥那麼傳統,但它省事,省事就是理由。其中區別,也是顯而易見的。從莊稼的產量上來說,化肥佔優勢。而從莊稼的質量上來說,還是過去意義上的肥地道實在。儘管產量不高,但它沒有“環境汙染”與“化學元素”。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今人們平白無故患一些莫名其妙的病,應該就是最好的舉例。
然後,等待禾苗出土。
然後,春天就這麼靜悄悄地過去了。
然後,炎熱的夏天也就來了。
然後,荷鋤除草追肥。村裡人在夏天習慣“打早起”,意思是天一亮,就下地鋤田,為的是避暑。
然後,就等待豐收的秋天。
然後,開鐮收割。
然後,天空中就飄起雪花。進入冬天,村民們就圍坐在一起,享受著一年勞動後的輕鬆。有的在一起閒聊,想聊甚就聊甚。山高皇帝遠,皇帝聽不見。男人們在一起,多半聊得是女人們的事情;女人們在一起,大多聊得又是男人們的事情。有的聚在一起玩紙牌,打麻將,下象棋。也有閒不住的村民,砍柴,拾糞……
村民的生命之源:糧食
村民的生命之源:糧食
村民生活大都節儉,究其原因,還是收益甚微的因素。
“集賢鄉四十五村,僅頂金山鄉三村之大;集賢鄉數項之地,不值金山鄉一畝之價。……忻之俗語:貧集賢,富金山,九原不必問永豐。”這是我在村裡一家疏折背面看到的一段文字。由此可知,原集賢鄉村多地貧,在“九原”來說,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