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4 / 4)

小說:香蒲草的記憶 作者:大刀闊斧

恬大將軍領兵三十餘萬,到塞外修築長城。時值寒冬臘月,雪花飛舞。蒙恬大將軍又徵調大批百姓苦力,決定在如今的朔州市修一座城池。不知是何原因,第一天修起來的城牆,到了第二天就塌了。再修,還是如此。蒙恬將軍亦毫無辦法。

話說有一天,塞外又飄揚起漫天大雪。第二天,就在人們劃線修城牆的地方,突然飛躍出一匹神馬。人們都很驚詫:這匹神馬從何而來?這匹神馬又去往何處?只看見雪地上留下一竄馬蹄印。然後,人們跟著馬蹄印修築城池。然後,城牆不再倒塌。

人們為了紀念那匹神馬,就稱這座城為馬邑縣。

在老家,馬尾巴的尾,不念尾,而是念邑(音同姨),屬於方言。人們所說的馬邑縣,就在如今的朔州市。在忻州城的正北面,距離忻州大約一百三十五公里。

有關這個傳說,《搜神記》裡還有文字記載:秦時築城於武周塞內,以備胡。城牆成而崩者數焉。有馬馳走,周旋反覆。父老異之,因依馬跡而築城,城乃不崩,遂名馬邑。其故城今在朔州。

之所以寫以上文字,我是想引出下文,並由此引出我村張姓始祖:張興。

我對有關張姓始祖的所有傳說深信不疑。前輩的蘭品竹質,前輩的文功武略,在我看來,無疑是催我奮進的一聲戰鼓,是催我自新的一面鏡子。

我不知道始祖與他上表兄邢玉,從朔州馬邑縣圪針溝動身來忻州那天,是明朝洪武初的哪一年?

據同族伯父張堯(出生於公元一九一零年,於一九六七年農曆三月初六下世,享年五十有七)一九六三年記載,是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年)。

據同族伯父張寶林記憶,是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

據異族叔父邢登雲(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三日出生)家塋上的文字記載,是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

在二零零五年六月十二日《忻州日報•文化旅遊週刊》第三版頭條,有彭興偉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家譜、歷史和民俗》。文章的第五自然段裡,有這樣一句話:“……《張氏家譜》載‘明朝洪武二年(1369)春由朔州馬邑遷忻州郡裡’,《陳氏族譜》載‘明朝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處遷移忻州’。這與《忻縣誌》記載的這段歷史相符。”由此推理,始祖極可能是洪武二年遷居忻州的。而且,彭興偉先生進一步指出忻州張氏遷居時間為“明朝洪武二年春”。

四種說法,唯有異族叔父邢登雲家塋上的文字可信,因為製作那塋的時間是民國十一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二二年的事情。還有彭興偉先生這篇文章:既然先生這樣講,肯定有先生的理由。也就是說,始祖可能是公元一三六九年遷居忻州的。或許是一三六九年至一三七一年中的某一年。具體到這三年中的哪一天?因無確切的文字資料說明,我就只有猜想了。

猜想那天陽光明媚。猜想那天始祖與親人們分別時的悲傷情景。猜想始祖身背家佛觀音徒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