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1 / 4)

小說:世界消失的民族 作者:溜溜

何韃俊A膠恿饔蟯ㄍ�⊙竅稈嵌�康納搪房梢雜贍崮嵛⒀氐贅窶鎪購由纖藎�蠐曬�枷蟣貝┕�章乘股鉸齙母韝齬乜凇O蚨�降納搪酚捎詬呱驕�氳淖璧脖冉俠�選H�齬乜諭ü��衤匏股鉸觥W畋鋇閽諫顯�賈猩嫌蔚娜嵬蚨拋危≧owanduz)以東的、下札布源頭附近的臘亞特,過此關可進入烏爾米亞湖南岸和亞塞拜然。中部關口在迪亞拉河上游南岸的哈拉比亞,其西北是下札布河南岸的蘇萊馬尼亞市。由此關口可以進入伊朗高原。最南的關口在迪亞拉河中游南岸城市哈那秦(Khanaqin),對面的伊朗城市是凱爾曼沙;往東再行是哈馬丹(古米底首都所在地),進入伊朗高原向東北行則至裡海南岸。兩河流域通往東南的道路經由埃蘭的國土。這條路沒有山脈阻擋,蘇美爾人可經由東鄰烏萊亞(今凱爾哈河)和烏克奴(今卡聞河)二河的蘇薩平原。北方的亞述和阿卡德的商人則常沿札格羅斯向東南,經德爾城進入埃蘭首都蘇薩。由蘇薩向東是安善(後屬於波斯),向北是裡海南岸的米底各部落。古埃蘭是—個經常進入兩河流域和那裡的各王朝爭霸的強大國家。在阿卡德和烏爾第三王朝(前2111—前2004年)統治埃蘭的時期之後,這條商路一直控制在埃蘭人自己手中,兩河流域的商人不能自由地使用它。

兩河流域最南部還有一條重要的海上道路——波斯灣(“下海”,“日出之海”)。文獻中常提到由迪勒蒙(Dilmun,今巴林島)、馬乾和麥魯哈來的船隊。馬乾可能位於埃及、蘇丹或衣索比亞的紅海沿岸地帶,而麥魯哈可能指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西海岸一帶。總之,兩河流域文明處在一個聯結近東地區各部分的貿易網路的中心地帶,它從一開始就具有強烈的貿易和商業特點。

三 消亡了的蘇美爾和阿卡德語楔形文字(1)

兩河流域的古文字是西亞也是當今世界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蘇美爾圖畫文字石板和泥板是在南方的烏魯克和中部的捷姆迭特那色等地發現的,屬於公元前4千紀末的文化時期。它是由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創造者蘇美爾人所創造。蘇美爾地區位於兩河流域下游沖積平原,盛產蘆葦和黏土。因此,黏土泥板和木製筆或蘆葦筆就成了本地特有的書寫工具。蘇美爾人用削尖的木杆在泥板上刻畫出一個個圖畫符號,創造最早的文字,然後把書寫的泥板曬乾或烤乾,這些有文字的泥板就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泥板文書”。和中國、埃及的古文字一樣,蘇美爾文字也是由圖畫符號發展而來的。從早期的圖畫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楔形符號的圖畫原形。經過300多年的發展,約公元前2600年在舒如帕克城出現了的由圖畫文字發展而來的楔形文字:原來的圖畫文字的圓筆畫變成橫、豎、斜和拐等幾種筆畫,字型基本上變成了方形,和漢字的筆畫構成類似。由於書寫時木筆必須先壓入泥板表面,然後刻寫筆畫,因此字元的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處都帶有一個三角形的頭,使每一筆畫像一個小木楔,因此被稱為“楔形文字”。由於每一筆畫都有一個楔頭,可看出筆畫的始末。最早的圖畫文字的符號排列次序多變,用方格分隔詞句,每個方格由上到下成為一欄,每欄由左到右排列。成熟期的書寫規則統一,每塊泥板文書由正反兩面構成,每面由上到下分為若干,符號的讀寫是從上行向下行進行。每行的讀寫和現代文字一樣由左邊向右邊移動。由於文字元號由原始的從上到下讀寫改為從左到右,原始的文字形狀向左轉了90度。在兩河流域發明文字後,整個古代西亞,無論是說塞姆語的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和迦南人,還是講印歐語的赫梯人和波斯人,以及語系尚難確定的胡裡安人和烏拉爾圖人等等,都先後借用了這種書寫符號記錄自己的本民族語言。在兩河流域,從伊辛王朝(公元前20世紀)開始,塞姆語開始代替蘇美爾語成為通用語言,到古巴比倫王朝(建於公元前18世紀)時,阿卡德語楔形文字最終成為兩河流域通用文字。蘇美爾語言和文字逐漸成為只有學者才能掌握的古語文,在宗教、儀式和文學中作為高深學問被使用。到帕提亞時期(前126—公元227)後各種的楔形文字全部失傳。

和漢字相同,蘇美爾文字基本上是一種表意文字,其中也包括一些表音符。以中文和蘇美爾文為代表的世界上的原創表意文字實際上是表意符為主、表意和表音符混合組成的文字。動詞、名詞和形容詞基本上由表意符表示。和漢字不同的是:它造字的原則是儘可能地限制增加符號數量(現知蘇美爾字元約1800個),因而,蘇美爾人用一個符號同時表示幾個詞義相近而發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