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小說:世界消失的民族 作者:溜溜

書。隨著各國在近東地區考古發掘的繼續,泥板文書仍將源源不斷地從伊拉克及其鄰接國家的古代遺址中出土。殖民時代當地居民大批盜挖古代遺址、破壞遺址地層並把泥板文書和其他古物透過文物市場賣給了歐、美、日各國博物館和私人的活動現在基本上已被伊拉克政府控制。

20世紀初,德國考古隊在巴比倫的發掘拉開了科學考古的序幕。建築師羅伯特·考德威(Koldewey)和瓦勒持·安德雷(Andre)分別在巴比倫(1897—1917)和阿淑爾(1903—1914)的遺址主持了長期的、嚴謹的、細緻的發掘工作。他們採用了按地層、按區域、有各種出土記錄和圖表的科學的發掘技術,在遺址復原、地層次序和文物定期等各方面獲得極大成功。德國先驅在兩河流域開創的科學的考古發掘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地的發掘中被普遍採用,現代考古科學正是由此而誕生。兩次世界大戰使考古一度停頓,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是兩河流域考古鼎盛時期。英國的吳雷主持的大英博物館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隊發掘出了蘇美爾古城烏爾(1922—1934),其中古老的蘇美爾早期王墓出土了令世界讚歎不已的各種金銀藝術品,並發現了和我國商王墓中一樣的大批人殉和家畜車驢殉。同時,德國的海因瑞希發掘了兩河流域原始社會和早期國家的中心烏魯克,那裡出土了楔形文字的原型和源頭——存有古樸圖畫文字的泥板和石板。法國的帕羅〔Parrot〕在敘利亞挖出了塞姆人的古城馬瑞,出土了包括大批古巴比倫時期的王室書信的兩萬片馬瑞王室檔案。英國在歐貝德、尼尼微、阿帕契亞民和恰旮爾巴札(Chagar Bazar)等遺址均有不錯的收穫。第一次大戰後的新興強國美國也派出考古隊遠渡重洋來到伊拉克,發掘了史前遺址高臘(Gawra)丘,北方非塞姆語的胡裡安人的古城奴朱(Nuzu)和迪亞拉河地區以埃什嫩那為首的幾座古城,出土了大批文物和文獻。這樣,失落多年的兩河流域文明的主要城市不斷被發現,文明的特徵一部分、一部分地被揭示出來,各國的近東考古和楔形文字研究工作者的成果形成了—個專門的人文科學——亞述學。兩河流域文明的宏大和燦爛使它和埃及、希臘羅馬、印度以及我們偉大的祖先一起被現代世界推譽為曾為人類文明早期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五大古代文明。

伊拉克獨立後,國家開始設立博物館收集文物,本國的考古隊也發掘出一些重要遺址。二戰後,各國的考古隊又來到伊拉克和敘利亞:德國人繼續一步步地發掘烏魯克並發現了伊辛古城;法國人繼續在馬瑞發掘;美國人挖出了蘇美爾的宗教首都尼普爾;代表大英博物館的馬洛萬重新開啟了尼木如德(卡勒胡古城);伊拉克博物館派出的S.勞伊德(Lloyd)、T.巴基爾(Baqir)和F.薩伐(Safar)分別挖出了兩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埃利都、古巴比倫城市哈馬勒(Harmal)和前*城哈特臘(Hatra);丹麥考古隊在下札布河上游山區中的古巴比倫城市舒沙臘的遺址塞姆沙臘(Shemshara)發現了—批亞述及各方的來信和行政泥板;1964年,義大利考古隊在中敘利亞開始發掘早至蘇美爾時期的古城埃波拉,在1974至1976年發現了近兩萬塊古蘇美爾字型的泥板,從而把敘利亞楔文時期的歷史也推到了公元前2500年。

從1948年開始,美國的布瑞德伍德把注意力放在兩河灌溉平原周圍多雨山區中的原始公社遺址。他在小扎布河和迪亞拉河上游的札格羅斯山的西側發掘了“世界第一個農業村落”——公元前7 000年的無陶新石器遺址雅爾莫(Jarmo)。隨後,歐美各國的考古學家陸續在小亞細亞半島、伊朗、巴勒斯坦、庫迪斯坦等地區發掘出從舊石器到銅石並用時期(公元前5萬年至公元前4000年)等各史前時期的許多遺址。這些發現表明農業和畜牧業起源於雨量充沛的山地和高地邊緣,而文明的產生則首先發生在利用人工灌溉開展大規模農業生產的河流平原地帶。

雖然我們現在對兩河流域文明有了較深刻和準確的瞭解,兩河流域的考古發掘和文明研究的工作仍在不斷前進,從陶魯斯山到波斯灣,仍有的6000多個遺址土丘等待著各國考古工作者和文獻研究者發掘研究。目前,在東亞,只有日本參加了兩河流域的國際考古發掘。我們中國的考古界由於種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至今未曾顧及兩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遺址。但是,現在中國有了自己的能讀懂各種語言楔形文字的學者,在21世紀,作為經濟、文化、政治大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