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用最嚴謹的態度來看,是不是綠松石還兩說。如果是極為特殊一種綠松石,本身的玉化程度就很高,再加上這麼長時間的包漿,才出現這個效果。如果不是,就是從未出現過的一種玉石。”蔣英年接著說道,“不管是不是,從和氏璧的源頭來推,是不是覺得有吻合的地方?”
唐易很深入地想了想。
和氏璧最初,是在楚地發現的璞玉,外表看著像石頭,也就是帶著石皮。具備這種特徵的玉石不少,比如和田籽料可能有這種情況,翡翠原石可能有這種情況,河磨玉可能有這種情況,等等。而綠松石,也可能有這種情況。
但是其他已知的玉石,基本都不太能在楚地出現,唯有綠松石,是楚地的特產。而且,綠中透白,也符合部分綠松石的特點。
同時,還得具備一個條件,就是石皮特別難看或者罕見,就連經驗豐富的玉工也不認識。
當時卞和得璞楚山中,獻於楚王,楚王讓玉工辨識,直接認定為石頭。楚王身邊的玉工,水平肯定不低,而且身在楚地,不可能不認識綠松石,哪怕是帶著石皮的原石!
只有極為特殊的綠松石,才有可能讓玉工判斷失誤。這一塊松石,無疑具備這樣的特點,玉化程度太高了,所以石皮也可能比較怪異罕見。
如果不是綠松石,是從未出現過的一種玉石。那麼卞和發現璞玉,就具備極大的偶然性,玉工不認識就更正常了。
不管扁方上荷葉鑲嵌的是不是綠松石,但與和氏璧是一種玉石,是具有可能性的。
從來歷上推斷出可能性之後,唐易又沉吟道,“不過,就算乾隆得到了和氏璧傳國玉璽,怎麼可能會破壞性的取下一片來,還用到了女人的頭飾上?”
“不一定是從傳國玉璽上取下來的,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物件。你換個角度考慮一下,和氏璧做成傳國玉璽,肯定得經過雕琢,剩下的邊角料做成小配飾小物件不是沒有可能。或許,乾隆正是從這樣一件東西上面,得到了和氏璧傳國玉璽的線索。”
唐易連連點頭,“嗯,如果乾隆得到和氏璧,又帶著東巡,那麼這件扁方,就可以設想是當時的皇后富察氏的!”
“對。得到一塊罕見的殘片,而後又得到了同材質的和氏璧的線索,最終得到了和氏璧。這殘片加以修磨雕琢,做成了皇后頭上的飾物,而後又和皇后一起帶著和氏璧登泰山祭祀。我琢磨的,也正是這麼個過程。”蔣英年應道。
“如果,和氏璧的質地真的是這樣,那,對尋找和氏璧的幫助太大了!”唐易順勢舉起茶杯,“恭喜啊,蔣主任。”
第965章 大柿子壺
唐易說恭喜的時候,蔣英年的嘴角漾起一絲笑意。這說明唐易對和氏璧最終的歸屬,認知得很清楚。不管是誰得到了,國家都會不遺餘力地去收回,所以,乾脆儘量別有私藏的心。
同時,唐易又有非常的眼力和運氣,這個幫手,真的很合適。
蔣英年也舉起了茶杯,“千古之謎,不是這麼簡單就能認定的!我們的分析和推斷,只不過根據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加上了大膽的揣度。這和氏璧到底是什麼樣子,恐怕只有得到之後才知道!不過,對於這樣一件東西來說,任何一點兒線索,的確都值得慶賀。”
聽了這話,幾個人都不約而同笑著舉杯喝茶。
又聊了一會兒,唐易喝了不少水,起身去洗手間。從洗手間回來的時候,路過一個包間的時候,卻發現原來關著的門開了,裡面傳來了一陣陣爭吵聲。
一個留著長髮後面紮起的中年男子,打扮得挺時尚,正指著茶桌上的一把米黃色的茶壺叫道:“這還怎麼修?”
這茶壺上的茶壺蓋沒了,仔細一看,是成兩半了,就放在旁邊。
他對面,坐著一個年輕而且看起來有幾分風騷的女孩兒。
茶桌的旁邊,站著一箇中年胖子和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中年胖子穿著制式西裝,小夥子則是服務生的打扮。
“您先消消氣。”胖子一邊說,一邊走到門口,想把門關上。
“不準關!我特麼氣不順,關了憋屈!”中年男子吼了一聲,胖子愣了下,只好又回到桌邊。
那小夥子雖然是個服務生,但長得眉清目秀,而且神情很正,“對不起先生,我也沒想到你的朋友會突然伸手過來。”
此時,那女孩兒眼睛一瞪,“我碰著你了嗎?你拿起壺蓋,我伸手是想加兩片花瓣!”
“是您突然伸手,我嚇了一跳,才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