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器的底款,從明永樂開始。一直到清末,明清兩朝的瓷器底款兒,基本上都是篆書和楷書。隸書,唐易從來沒見過。
青花瓷的歌詞裡,除了“天青色”和青花瓷沒關係,那句“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這句話也就是外行能忍住。
在瓷器上寫字,比不了紙上,就算是楷書,也基本很難完全遵循用筆的法則,很多筆畫被迫纖細一致;而篆書的筆畫本來就是粗細均等,所以是常用的。但是要在瓷器上寫隸書,實在是有點兒難度。而且就算用較粗的筆畫寫出來,燒窯之後,效果未必和原來寫的一樣,鬧不好就很難看。
所以,瓷器上的款兒,基本見不到隸書的。根據唐易的所知,官窯沒有,民窯或許能有,但也沒見過。這是用筆上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瓷器明代才有款兒,永宣時期也是青花瓷的繁榮時期,要是“仿前朝的飄逸”,前朝是元朝,飄逸個彈弓啊!屠刀鐵騎,強徵暴斂,漢人被列為最低一等。哪來的飄逸?
但是,這件順治青花瓷器,居然是罕見的隸書款識!
從順治時期的官窯來看,“大清順治年制”、“順治年制”這樣的年號款不多,都是青花書寫,而且頗具明末遺風。
民窯呢,以吉祥款和齋堂款居多。這個“雅”字倒不奇怪,因為民窯的底款兒太多樣化了。奇怪的就是隸書底款兒!這種情況,只能是個例,民窯燒造偶然為之,官窯講究規範,就出現不了。
懷特見唐易看得仔細,問道,“這應該是一件清代民窯,你很感興趣麼?”
“沒有,我就是比較喜歡這個‘雅’字。”唐易笑著應道。
懷特點點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