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知道,市面上著書立說講易經的,多半是偽高人,看了幾本前人解易講易的書,抄了人家的話湊到一起騙錢的。
初學易者最易上當,因為他不知道易經說些什麼,他認為那些講解易經的書裡說的肯定有道理,就買了來認真的研讀,讀來讀去,卻是一頭霧水,但是他不會說是寫書者騙人,只說自己智慧不行,參悟不透。
所以,書店裡有關易經的書,不用看,他比易經還易經,你根本就看不懂。
那麼易經到底有多深奧?
的確很深奧,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都在裡面,學天文的用天文角度去研究他也通,學地理的用地理眼光去探索他也通,學佛道的裡面有佛道,學哲學的裡面有哲學……等等,包羅永珍。這就是易經所講的“太極”。
太極是什麼,就是一。萬事萬物,都從一始,也歸一去。
所以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後生萬事萬物。
易經其實就是講這個一的。
可惜本來簡單的東西,被世代高人們故弄玄虛的給神話了,不講這個一字,只把卦辭爻辭翻來覆去的解釋註解,讓人看的顛三倒四,五迷三道,看一輩子還不知所云。
所以,易經要麼不學,要學就要找個好老師,千頭萬緒看似繁瑣,其實輕輕一撥,便雲開霧散了。
因為,易經的真經不在書裡,這是中國老祖宗傳下來的傳統,書上記的都是無關緊要的,秘訣心法不會也不能寫到書上去。
宋代的邵康節是易經大師,他掐指一算,上知八百年,下知五百載絕不是虛的,但是他是怎麼卜卦,怎麼推算,這種心法直到死都沒說出來,想一想,我們要想真正學通易經是何其難。
臺灣的南懷謹是國學大師,他對易經也很精通,他說會卜卦但從不占卜,所謂“善易不佔”。
但他到處講學,傳授易經心法,聽他課的人,除非很不智慧的人,都能領會到易經的妙處,多少年走不出易經迷宮的人也能如醍醐灌頂。
我看了根據他的演講整理出的一本書,很得教益,深受啟發,不過,卜卦的方法給你說了,斷卦的方法也給你說了,就是沒有易經裡那個秘不示人的真經,不知是他也沒遇到高人指點,自己也不懂呢,還是他知道了也不願說。
不說就不說吧,都迷著,易經才有魅力。 。 想看書來
易經教人不較真
以前看《易經》這本書,真是一種煎熬,因為看不懂。
去年從書店淘來一本臺灣國學大師南懷謹品評《易經》的書,因為事情較多,一直沒時間看,這兩天患重感冒,躺在床上不想動,就翻出來看,讀後,頓時茅塞大開。
他說,易經不可太認真,要有玩的心態。因為把易經學透了,人的一生也就明瞭了,對自己的每天會發生什麼,都瞭然於胸,人生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比如知道了今天出門會跌跟頭,就不出門了,算準了一段時間不能去北方,那就只能向南走,你說人生還有什麼意思?整天小心翼翼的,人活著豈不累死。
他舉了個宋朝邵康節的例子,邵康節是易經高人,對歷史人文都算的非常準,皇帝請他出山當宰相,他不幹,他說,現在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不用我出來。你看他把事情看得多透。
邵康節一生精於算計,自己研究出易學秘訣也不傳人,害得後人殫精竭慮又走了很多年的彎路,他連某天陰晴都可以算出來,真正的是參透世界的人物,他研究易經就太累,還得防著別人偷學,累到家了。
易經這東西,學個半瓶子醋正好,想玩就拿出來玩玩,切不可太精了,否則傷神害己。
這可能在易經的繫辭裡都能找到,要天地和諧,順其自然,不要較真。
人生本就是禍福難料,如果事事占卜,是不是就能趨吉避凶了呢?那也未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佔卜你能做得到嗎?只要你沒有這樣的耐心,那就不可能遇事呈祥,逢凶化吉。再說了,氣場總是有旺有衰,人的精氣神也有好有壞,不可能讓你與天地的溝通都是那麼毫釐不差。
所以,鄭板橋那句話極好:難得糊塗。
易經有三易,變易,簡易,不易。人生本就是簡單的,生存本就是不易的,事物總是要變化的,懂得這三昧,就足夠了。
否極泰來
易經裡講的變易,其實就這四個字,否極泰來。
萬事萬物,沒有一成不變的,人走到了坡頂,必然要下坡,人下到了谷底,也必然要返身向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