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拔寨,戰無不勝,被封為武安君。
不過這個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下場卻非常悽慘。秦王嬴政吞併六國的戰爭開始之後,著名的大將軍王翦攻打趙國,王翦忌憚李牧的軍事才能,私下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金,讓他在趙王面前構陷李牧和另一員大將司馬尚謀反,趙王這個笨蛋居然聽信了這種不入流的反間計,遂派人去取代李牧。李牧瞭解到內幕之後,拒不受命,堅決不交出兵權,趙王派人趁其不備逮捕了李牧,把他殺了。司馬尚也被剝奪了兵權。
三個月之後,王翦大破趙軍,俘虜了趙王。趙國宣告滅亡。
【個性點評】
李牧看來是那種真正的“睡獅”:我先打盹,你隨便玩;但是我打盹並不等於我真的睡著了,我是先把一切都佈置好了再打盹。一旦時機成熟,立馬就醒,給你致命一擊。
這種蔫人最可怕,你罵他,你打他,他就像一個正宗的東亞病夫那樣毫無反應。他就用一個“拖”字訣,讓你沒脾氣。對誰都“拖”,對外“拖”,對內“拖”。“拖”得你筋疲力盡,突然反戈一擊。得!投降吧!匈奴投降了,趙王也投降了。
不過,睡獅的特點是時睡時醒。如此一來,睡的時候別人說你膽怯,醒的時候你是常勝將軍,你不膽怯了,別人倒膽怯了。所以你的末日來臨了。
並不是所有的睡獅的末日都會來臨,有的睡獅,還是拿破崙同志親口封的睡獅,到現在既沒有醒,也沒有末日,還在繼續睡著。
睡就睡吧。不醒最好。魯迅不是說了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就像李牧一樣,最終也滅亡了。
酈食其:文雅的不行,就來粗野的吧(1)
這是秦末漢初最經典的一個場景:
劉邦帶兵經停陳留,欲謀取一官半職的高陽儒生前來拜見。酈食其在傳達室奉上自己的名片,溫文爾雅地對門衛說:“我乃高陽儒生酈食其,素仰沛公之雄才大略,原為沛公效犬馬之勞。敬請諸位給通稟一聲,說我想拜見沛公,渴望和他一起談論談論天下大事。”使者進去稟告的時候,劉邦正在洗腳,他一邊摳著雞眼,一邊問辦事員:“來者是個什麼貨色?”辦事員繪聲繪色地描述道:“他頭戴高帽,形象古雅,貌似滿腹才華。”聞聽此言,劉邦胃口大倒:“我最煩的就是狗屁儒生!替我損他幾句,就說我正忙於軍國大事,無暇聽儒生忽悠!”
等了半天,沒想到等來的是劉邦這幾句話,酈食其勃然大怒,雙眼圓瞪,手握寶劍,如同愛斗的公雞,氣鼓鼓地對辦事員說:“那你小子就再給我通報一遍,就說老子我是高陽酒徒!”如同我們知道的那樣,劉邦向來吃硬不吃軟,聽說來人脾氣很大,馬上答應接見酈食其。
其實,為這次求職,酈食其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
他是陳留高陽(今屬開封)人,喜歡讀書,但家境貧寒,平時靠下賤職業維持生計。雖然如此,卻喜歡喝酒罵人,弄得自己像個人物似的,因此贏得了“狂生”稱號。
在此之前,酈食其也見過陳勝、項梁各路豪傑,每次都備感失望。那些翻身的奴隸個個都斤斤計較,剛愎自用,小肚雞腸,齷齪不堪。但是在他的想像中,劉邦不是這個樣子。多方彙集來的資訊使他對劉邦充滿了期待。他知道劉邦不喜歡儒生,最喜歡的惡作劇就是在儒生的帽子裡撒尿,但經過認真思考,他決定對劉邦還是不能走討好的路線,只有用革命的兩手對付劉邦的反革命的兩手,才會一鳴驚人。
此時的酈食其已經60歲了,他知道事情該怎麼辦。
果不其然,事情就是按照酈食其的設計發展的。
見到劉邦之後,酈食其首先從氣勢上蓋住了他:“你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但在我看來您卻不過如此—統共萬把來人,千把條槍。這樣和強秦對抗,絕對是肉投餓虎。怎麼辦?我知道你最想問的就是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奪取陳留。因為陳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達,且為天下糧倉。”見劉邦已漸漸入巷,酈食其壓低聲音,神神秘秘地說:“我和陳留的縣令是酒友,如果您想清楚了,就委託我前去勸降此人。”
就這樣,劉邦不戰而得陳留。酈食其一舉成名,常以劉邦使臣的身份奔走於天下諸侯之間。
漢王三年(前204年)的秋天,項羽攻打漢王,攻克了滎陽城,漢兵逃走去保衛鞏、洛。不久,楚國人聽說淮陰侯韓信已經攻破趙國,彭越又多次在梁地造反,就分出一部人馬前去營救。淮陰侯韓信正在東方攻打齊國,漢王又多次在滎陽、成皋被項羽圍困,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