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3 / 4)

的呢?

根據上面陳述的理由,我覺得,編輯這樣一本《名言大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在今天全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意氣風發地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時候,很多名言對於鼓舞我們的鬥志、增強我們的信心是很有用處的。

1983年

獲獎有感獲獎有感

完全出我意料,我的《賦得永久的悔》竟然獲得了中國最高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的榮譽獎。我自己認為是不夠格的。

雖然我從青年時代起就舞筆弄墨,寫了一些所謂文章,但是我從來不敢以文學家自命。說一句誇大一點的話,我自己認為是一個科學研究工作者。我的主要精力和興趣都集中在對印度古代語言、中亞古代語言、佛教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上,這種別人可能認為是枯燥乏味的工作,我已經做了六七十年了。焚膏繼晷,兀兀窮年,樂此不疲,心甘情願。寫一些散文之類的東西,是積習難除,而且都是在感情躁動於胸中,必須一吐為快的時候。

十幾年前,我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的理事。這件事是我在報紙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才知道的。我並沒有參加那一次大會。以後究竟開過多少次理事會,我也沒太注意,因為我一次也沒有參加過。不是我沒有時間,沒有興趣,而是由於上面講到的原因。我覺得,我之所以能夠當選理事,是因為我曾從許多外語中翻譯過大量的文學作品,而絕不是由於我的創作。我去參加理事會是濫竽充數。一直到最後一次換屆的理事會,我才親自參加。在這一次會議,我又被推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的顧問,地位夠崇高的了。“此身合是作家未?”我仍然套用陸放翁的詩句來向自己發問。答覆仍在疑似之間,但已經感到有點作家的味了。

這一次,我獲得魯迅文學獎,不是憑我的翻譯,而是憑我的創作。我自覺似乎向作家靠近了一點兒。說到《賦得永久的悔》這一篇散文寫成的原因,完全是出於一種偶然性。《光明日報》的韓小蕙小姐想出了一個題目,叫做“永久的悔”,發函徵文。別人是怎麼想的,我不知道。至於我自己呢,我一看題目,立即被它吸引住了。我的“永久的悔”,就藏在我的心中,一直藏了幾十年,時時在我心中躁動,有時令我寢食難安,直欲一吐為快。現在小蕙一給我機會,實在是天賜良緣。我立即動筆,幾乎是一氣呵成,文不加點。我大概是交稿最早的人,至少是其中之一。詳情都已寫在文章中,我在這裡就不重複了。

文章在《光明日報》“文薈”上刊出後,得出的反應大大地超出我的期望。一位在很多問題上同我意見相左的老相識對我說:“你的許多文章我都不同意;但是《賦得永久的悔》卻不能不讓我感動和欽佩。你是一口氣寫成的吧?”他說得並沒有錯,我確實是這樣寫成的。這一篇文章被許多“文摘”轉載,一些地方中學裡還選作教材。我還接到許多相識的和不相識的老、中、青朋友的來信,對它加以讚美。我可是萬萬沒有想到,一篇文章竟能產生這樣廣泛的影響。

語言與文字(4)

空口無憑,我不妨選出一封信來,從中抄上幾段來供大家品味。這封信是武漢大學的兩名研究生寫的:

最主要的,是我們被您在《賦得永久的悔》裡面所流露出來的濃郁的親情深深地感動了。您在文章中說,您如果以後不去濟南,不去北京,不去德國,您就可能會是一個農民,一個文盲,但是您的母親卻會比您不在身邊要活得長、活得好。多麼崇高深沉的愛!寧願捨棄自己的一切去換取母親的幸福而不得,便成了一位望九之年的老人的“永久的悔”。

回想起來,我們時時以“天之驕子”而自豪,自恃青春年少,風華正茂,隨波逐流,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遠方的父母,忽略了父親期待的目光和母親漸生的華髮,忽略了故鄉小河邊曾有過的嬉戲奔跑。看了您的文章,我們的心受到了強烈的震動。從小到現在,我們被傾注了母親滿腔的從不企求回報的愛。我們大了,母親也老了。我們再不能等到自己90歲了才悔恨地想起當初不該離開母親,忽略母親。我們都是胸懷理想的熱血青年,以自己的眼睛觀察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深深地熱愛著可愛的祖國。您的心路歷程,您的文章剛好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樸實的道理:愛國應從愛母親做起。

您的年齡比我們的爺爺還大,從民國初始一直走到改革開放的今天,歷經滄桑而保持本色,您的愛母之情,愛國之心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提醒著我們要永葆人間真情至愛,做一個真正的人,大寫的人,同樣也將激勵和影響著全國千千萬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