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英:我對生命的奧秘窮追不捨。有的人有特殊智慧,需要向高人學習。我在學校時讀《金剛經》、《壇經》、《心經》,道家的也讀。一直沒迷失在宗教裡,凡有幫助的就去“做”。理解生命,破譯生命奧秘。很多年後,我發現《道德經》把一切都藏在裡面了。《道德經》早於佛經,深藏大道,有生命的奧秘,是先天智慧,給我們提供的是內在組合。她對我們的信仰有幫助。信仰一定是靈魂深處。以往我們的研究太粗,精神要精細。把隱語破譯,生命奧秘開啟,選擇人生路,職業、活法就清楚。“追根”,生命的根在靈上。這個靈決定了其他的一切。科學研究物質,大道指導靈魂。
智懷:科學也要為身體服務。
韓金英:對。身體是房子,靈魂是主人。很多疾病關鍵在於沒有找到靈魂,找到靈魂自己醫自己。道是生命的根,可以掌控生命,不能被時代表面流行的東西給毀了。
智懷:信仰大道後,身心有何改觀?
韓金英:以前的小我進一步轉陽了,陰性的什麼名呀利的都極大地被削弱了,光明的、陽光的、利他的因素呈獻。越是走“大公”之路,自我就越“深”。生命本體受用於根,根好枝枝丫丫都生長得好。不然,枝葉長不好,該長的都沒長出來。人先天有慧眼,“真陽之火如紅爐”,見真陽後開了慧眼。慧眼本來有,是枝子。道是根,用道來開慧眼。本來每個人都是大樹,現在成了小草,甚至成了不毛之地,是個荒蕪的生命,該活得特別好的生命沒活出來。現在我們要有緊迫感,要告訴大傢什麼是道,《道德經》就是道。什麼是信仰,《道德經》就是信仰。
智懷:韓老師真是慈悲心切。
韓金英:信仰與效能量有關。我的很多畫都畫這個。信仰要有真東西,要有真精神,不能造假。因為沒有信仰,現在文化界假的多。文化應該是真的。
智懷:這樣才能身心和諧,請少農再交流一下。
王少農:聽了韓老師的話感受很深,信仰不是理論,是身體使命(韓金英:實踐)。我們要用信仰把身體搞好,身體都不好,一切無從談起,所以道的意義重大。道是身體的信仰。
韓金英:老子說:“修之身,其德乃真。”要與生命、生活融為一體。本質性的創造在於信仰。生命是什麼,出來的就是什麼。生命都有獨特性,一定要去行。靠每個人去實際行動。
王少農:身體是信仰的行動,我贊同您和熊老師提倡讀《道德經》。
韓金英:對。讀《道德經》。《道德經》是全民教科書,教我們認識生命本原,開智慧,不是空的。我們人要跟身體配合好。身體進去,就開了。
王少農:《道德經》是智慧書、信仰書。
韓金英:對,是根。
王少農:聽您講真的很有收穫。
智懷:我們不懂的時候再向韓老師請教。
韓金英:《道德經》讓我們活得更活,而不是讓我們去死。道是生命的學問。
智懷:讓我們都來弘揚《道德經》。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五 鄭也夫:呼喚人的尊嚴(1)
題記:2009年11月12日下午,智懷、王少農冒雪來到北京大學採訪社會學家鄭也夫先生。那天燕園雪景迷人,但是聽著鄭也夫先生說話,我們忘記了看雪景。鄭也夫先生是一個真實的人,一位好老師,在思想上不容我們閃躲,這又是一次真實的交談,我們對鄭也夫先生表示感謝。
智懷:鄭老師,您是一位“有思想潔癖的人”,您說過“在功利滔滔的國家中,信仰已成稀缺。寺廟已經高度世俗化了。”您又說:“我是一個活得很高興的悲觀主義者。”今天的機會很難得,我們想聽您談一談信仰。
鄭也夫:你問這個問題出乎我意料,現在還有人談信仰。這是一個高度世俗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首當其衝。我們生活在世俗社會,所以普遍的中國人不信教,或假信教,拜佛,燒香,哪是信教,連紀曉嵐都嘲笑,說那些人把佛當貪官了,你給我小好處,我給你大好處,這是侮辱佛。中國古代也基本上是世俗社會,現在更是世俗得一塌糊塗,所以我不敢談信仰,信仰高不可攀。
智懷:但我認為您是一位有信仰、有良知的學者。
鄭也夫:謝謝您。那是您的理解。老實說,捫心自問,我不覺得我有信仰,但我也不覺得我跟很多人一樣,我還有一點信念,我不覺得那是信仰。比如我覺得一個人想把自己選擇的工作做好,我不覺得這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