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徵名醫,出大軍(1 / 3)

小說:長樂夜未央 作者:易楚

霍光離開之後,杜延年並沒有與義微多說一個字,而是直接領著她去了太醫值宿的廬舍。因為劉弗陵病情,少府太醫這幾個月一直在宣室值宿,說白了就是隨時候命。

霍光把話挑明瞭,杜延年也就不會再含糊半分,直接對所有太醫放言:“上寢疾,延年奉命典領方藥,望諸君毋有所違。”

少府太醫面面相覷,神色都有些茫然。

——什麼叫典領方藥?

——這位太僕懂醫藥嗎?

見狀,杜延年卻是微哂,淡淡地言道:“上之疾,諸君既束手無策,為上慮,大將軍將徵天下名醫。”

太醫們頓時譁然,有一個鬚髮皆白的長者更氣得直顫,卻是毫不客氣地言道:“既是如此,臣等請歸少府!”

——他們不可能阻外來的醫者入宮。

——醫,不過是小術,很多人並不以之為業,遇疾召之本也是尋常的事情。

如齊國的太倉公淳于意,原本是齊國的太倉長,但是,他少時即喜醫方術。高後八年,淳于意受師於同郡元裡公乘陽慶。陽慶年當時已七十餘,無子,觀察淳于意的言行之後,對其授業,雲:“盡去而方書,非是也。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我家給富,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淳于意即避席再拜謁,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受讀解驗,第二年才開始試驗著行醫,卻並不精通,又花了三年的時間,才稱上精於醫藥。

一般來說,這種醫者為了驗證醫術,多是四處遊歷,左右行遊諸侯,不以家為家;有時,因為種種情況,也會不為人治病,病家也多有怨意。

如淳于意,就曾被人上書告舉,最後,以刑罪當西傳之長安。卻是萬幸,有驚無險,並因此成就了一件大善事。

——淳于意有五女,見父被刑,只能隨而泣,竟是無可奈何。淳于意大怒,責罵五個女兒:“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其他人尚可,他最小的女兒緹縈卻因父親的言語而傷心,也被激起了一份執念,於是一直跟隨父西行走長安,隨後上書:“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妾原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書奏聞,皇帝悲其意,乾脆於當年即除肉刑法。

淳于意遊於諸侯,如齊王太后、齊王、濟北王、菑川王等有疾,都曾召其診治——儘管齊宮之中亦有醫工。——而且,都是召之,疾即愈。

——齊王還是陽虛侯時候,某次病,眾醫皆以為寒中,淳于意診脈之後,卻言:“迵風。”迵風,即飲食下嗌而輒出不留。法曰“五日死”,而後十日乃死,病得之酒。

——後來,陽虛侯又有一次重病,眾醫皆以為蹶,淳于意診脈,以為痺,根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氣不能食,即以火齊粥且飲,六日氣下;即令更服丸藥,出入六日,病已。

天下奇士異人甚多,更何況,疾病之事,少府太醫也不敢說自己就一定判斷正確。

儘管如此,一般來說,宮外醫者前來診治時,太醫總是要在場。

——畢竟有個親疏遠近。

因此,聽到那位年邁的太醫那般自暴自棄的言語,杜延年神色一冷,語氣更冷漠:“諸君如何,上與大將軍自有計較。”

一句話便讓少府太醫們不安的情緒驟然一冷。

見諸人不再鬧了,杜延年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吩咐:“僕不知醫藥,然疾者所服方藥總是有限,故……”

杜延年停頓了一下,等諸人都凝神望了過來,看著自己,才繼續道:“自即日起,諸君之方,非經僕鉤劃,不得付藥丞。”

太醫沒敢言語,但是,也沒有人立刻應聲,而是默默地交換著眼色。

杜延年也沒有催促,而是靜靜地等著。

半晌,才有一名太醫上前一步,畢恭畢敬地對杜延年道:“太僕可否久在殿中?”

“何意?”杜延年聽著就覺得他話中有話。

那名太醫又猶豫了一下,才對杜延年道:“上之疾多有反覆,診治不可拖延……”

一句話,杜延年能不能立刻作出決定。

杜延年似笑非笑地看了那名太醫一眼,又掃一眼此時身處室內的所有的太醫,半晌,才慢慢地說了一句話:“此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