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大將軍對君侯不滿?”(1 / 3)

小說:長樂夜未央 作者:易楚

儘管已經有過兩次大赦,但是,元鳳元年的謀反案仍然一直在處理。並不是霍光窮治不捨。

——事實上,燕王等人死後,霍光便一力寬宥了,別說宗室子,就是官吏也鮮少真正被牽連誅及的。

——比如蘇武,其子蘇元是實實在在地與謀之人。按律,謀反之罪,本人腰斬,父、母、妻、子棄市。廷尉奏請逮捕蘇武,霍光不便駁回,便直接將此奏擱置不議,自然也就無人再追究此事了。

雖然霍光無意株連太過,但是,漢家自有制度,有些事情,並不是他能否定的,當然,他不在意也並不代表反對。比如說,讓廷尉一直無法中止追索謀反案的原因之一——收孥之事一直沒有完成。

——燕王、長公主,甚至上官家,都是當朝顯貴,家賃甚多,奴婢成群,當日事起突然,霍光也不可能太關注那些細節,自然也多有逃脫的。

——另外,就是像這一次侯史吳的案情這樣的,當年曾經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況下,藏匿過涉案罪人的。

反正,直到元鳳三年,當時負責治謀反案的廷尉王平、少府徐仁等人仍然經常處理謀反案相關的事情,一直以來,他們的處置也都沒有出過問題,因此,這一次,被御史奏劾,兩人都是大吃一驚。

徐仁畢竟在宮中,又是丞相之婿,訊息自然比王平更靈通一些,但是,接到訊息,徐仁回想了好一會兒,也沒有想起侯史吳是誰,就不必說案情了。於是,他立刻去了廷尉寺。

廷尉寺並不在未央宮,不過,官寺離得也不算太遠,但是,徐仁趕過去時,王平仍然沒有得到訊息。徐仁也不敢大意,讓王平摒退了所有人,才在他耳邊輕聲說了原委。

“侯史吳?”王平聽著也是一怔,回想了好一會兒,才有些印象,隨即起身喚人去尋案卷。

“少府勿憂。”廷尉史受命而去,王平才轉頭勸慰徐仁,“若僕所記未錯,此案乃左馮翊所上。”

聽到這個話,徐仁心下稍安,不過,兩人的心情終究是不輕鬆,因此,也沒有交談,各自坐在各席上,都沉默不語。

等廷尉史將案卷送來,徐仁雖然著急,卻也沒有立刻伸手——這畢竟是在廷尉寺正堂。

簡冊的封檢上都寫著編號,王平依次開啟,每看過一卷便讓掾史遞給徐仁。足足用了一個半時辰,兩人才把侯史吳案相關的簡冊都看了一遍,隨後,兩人相視一眼,卻是同時鬆了一口氣。

——侯史吳當日自出,是左馮翊收系的,問案之後,也是由左馮翊上奏,奏記上也列出遇赦等情況。他們兩人不過署了可字。

——雖然深究起來,也不是沒有問題,但是,這種情況,他們的罪責總是有限的。

——不說別的,只說侯史吳繫獄之處從來就不在中都官獄,而是一直在左馮翊獄。

這會兒,王平與徐仁總算是放了一半的心。

朝議之日,侍御史的奏書正式發下,王平與徐仁當朝免冠稱謝,隨即離開未央殿,然而,當天,兩人的抗辯奏書便送至了北闕公車司馬處,第二天,被呈進尚書檯。

因為事涉反案,王平與徐仁又都位居九卿之位,公車司馬也很乖覺地將兩人的奏書特別放到的最醒目的位置,還與交接的尚書特別提了一句,因此,尚書檯諸人根本沒有碰那兩份奏書,而是直接送到了霍光在宮中理政之處。

霍光正在與張安世議事,接下奏書的是杜延年,因此,尚書笑著說了一句:“公車屬吏言,少府奏書乃丞相府少史送交。”

杜延年是與人為善的性子,尚書才敢這般多話。不過,這個訊息卻讓杜延年心中咯噔一下,莫名地覺得哪裡有些不對。

雖然心中感覺不對,但是,杜延年面上仍是一派和煦的笑容,一邊接過奏書,一邊道:“少府乃君侯郎婿,稍加照拂亦人之常情。”

那名尚書也是這樣認為的,因此,笑嘻嘻地點了點頭,請杜廷年畫押,隨後便恭恭敬敬地離開了。

待尚書離開,杜延年轉身登堂,剛轉過屏風便停了下來。

霍光與張安世在內室議事,屬吏都在堂下,堂上再無旁人,杜延年斂了笑容,瞪著手中的兩份奏書,半晌沒有動彈,只覺得燙手得厲害。

隱隱約約地,杜延年覺得這件事有些不對頭了。

這樣一想,杜延年再回想了劾奏的前後,不由就驚出了一身冷汗。

——侍御史乃御史大夫屬下。

——御史大夫,銀印青綬,掌副丞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