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河間君臣(2 / 3)

小說:長樂夜未央 作者:易楚

中尉畢竟是領兵之人,倒是沒有太顧忌劉慶的想法,回過神來便冷哼了一聲,對劉慶直言不諱:“孝武帝尚有子孫,縱然廣陵王不肖,尚有昌邑王!”

——這是讓劉慶少妄想與自己無關的事情!

劉慶的臉色頓時難看起來,青白交加,好一會兒,也沒有緩過來,最後更是滿臉通紅,不知是羞還是怒。

“中尉之言雖直,理卻甚正,望大於思之!”河間太傅緩緩言道,雖然委婉,卻仍然是附和中尉的說辭了。

聽到這會兒,劉慶的臉色又白了一下,隨後卻是慢慢地緩了下來。

“卿等所言甚是。”劉慶慢慢地說著,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從牙縫間擠出來,不過,畢竟是認可了。

三人著實是鬆了一口氣,然而,隨即就聽到劉慶提起了另一樁事:“卿等以為王后如何?”

河間傅、相、中尉同時嚇了一跳。

“大王何意?”

太傅的臉色很不好看,也是第一個出聲的。河間相卻是若有所思,中尉更是神色淡漠,似乎毫不關心這個話題。

劉慶長吁了一口氣,似乎有些累了,重新坐了下來。

“非寡人無義……”劉慶擰著眉,著實是為難,“此番侯史吳之案……”

對劉慶來說,侯史吳案的情況表明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漢朝廷內,對於元鳳元年的謀反案不僅在追查,而且,是從嚴治案!

——這對以鄂邑長公主女孫為王后的河間王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訊息!

——若不是寵姬提醒了劉慶不可久留,他必然要等到此案有了結果,才會離開長安。

——此案……對他……關係重大!

聽到“侯史吳”這三個字,河間傅、相、中尉同時變了臉色——這幾日,長安城中,被談論最多的事情就是這個案子。

——尤其是對他們這些官吏來說!

——案情是很明白的,侯史吳自己也供認不諱,關鍵是如何論定!

——更關鍵的是霍光究竟是什麼態度!

長安城中的官吏在關注,隨著訊息的傳開,關注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大王可是憂慮,大將軍有意重提燕王案?”河間太傅低聲問題

劉慶點頭。

——當日,霍光為了安撫天下,除主謀,對涉案人員幾乎全矛寬宥,去年又赦天下,看起來是不會再追究了!

——然而,忽然之間,侍御史上了那樣一份劾章……

——是不是……在霍光權力穩固的現在,他打算重提舊案……順帶著……清除異己?

劉慶無法不這樣聯想。

同樣,他的長吏也無法不這樣聯想。

——謀反……——這是諸侯王最不能犯的罪!

——甚至是不能沾上一點懷疑!

——獄吏驗治,何求不得?

——最重要的是,一旦天子起了疑心,再小的罪行都可能引來極重的刑罰!

——漢承秦制,律法嚴苛同樣沿襲秦法!

劉慶無法不擔心!

河間官吏同樣不能不擔心。他們甚至不能說劉慶多慮了!

君臣四人沉默了許久,最後,還是河間中尉開口:“大將軍重法,法無株及子婿之條。大王更非燕王,天漢四年方嗣王,至今不及二十載,又是年少為王,諸事不得自專。漢豈會憂大王?”

——又是大實話,也是正理,也同樣那麼不順耳!

劉慶無奈地看了中尉一眼,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了!

河間中尉卻仍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似乎是完全不在意劉慶的想法。

不過,這會兒,劉慶也顧不上在意別的了,不過糾結了一下,便看向自己的太傅與相。

——歷經孝景皇帝與孝武皇帝兩朝的刻意抑制,諸侯王的權力與諸侯王國的獨立性都急劇萎縮。

——高皇帝初置諸侯王時,諸侯王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眾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漢朝。經歷過八國之亂,孝景皇帝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皆損其員。孝武皇帝太初元年,改漢內史為京光尹,中尉為執金吾,郎中令為光祿勳,故王國如故。損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僕曰僕,秩亦千石。

——如今,諸侯王國中,二千石的官吏只剩下太傅、內史、中尉與相四個!內史治民,不便輕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