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是不是太巧了?(2 / 3)

小說:長樂夜未央 作者:易楚

,只是道:“我已有人選,爾等先將文書準備好。”說著又看向公孫遺,吩咐道:“長史立刻準備,我要入宮。”

“諾。”公孫遺立刻下去準備霍光入宮的事宜,東曹與兵曹的主吏掾史見狀,覺得自己也無事可稟,便一起請退了。

待諸屬吏都離開了,杜延年與劉病已才從內室出來。劉病已年少,對征伐之事格外熱心,兩眼都有些閃閃發亮的感覺,杜延年卻是憂心忡忡。

“大將軍,匈奴有出兵的意思?”

霍光點頭,隨即笑道:“不是匈奴,應該說是匈奴左右部。”

杜延年一愣,隨即反應過來:“不會是匈奴的左賢王與右谷蠡王,看單于一再向我示好,決定自己出兵,以示不服單于?”

霍光點頭,眼中的笑意更濃了。

始元二年狐鹿姑單于死,遺命立弟左谷蠡王,衛律等與顓渠閼氏卻合謀更立單于之子左谷蠡王,即如今的壺衍e96f單于。左賢王也是狐鹿姑單于之子,自然不服,右谷蠡王更是不服,與單于數次衝突,早已連會蘢城都不肯參加了。再加上,狐鹿姑單于在世時,閼氏私使人殺單于異母弟左大都尉,左大都尉的同母兄怨之,也不肯定再與單于會。可以說,匈奴左右兩方與單于王廷早已離心。

單于年少初立,母閼氏不正,國內乖離,單于王廷對漢兵的恐懼自然不是以往單于能比的,壺衍e96f單于自從得立,便不斷向漢廷示好,一再放言,意欲與漢和親,雖然也有備戰的舉動,但是,在去年,匈奴單于將被扣留的漢使中一直不肯投降的蘇武、馬宏等人放歸,實實在在地向漢表示極大的善意。

單于王廷的意向,匈奴左右兩方哪裡贊同——現在,雙方的矛盾已經到了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地步了。

這麼一想,杜延年不由奇怪:“既然如此,大將軍方才為何不肯決定屯兵之處?”

劉病已瞪大了眼睛望著杜延年——他一點都沒懂,諫大夫為什麼對這一點如此奇怪。

霍光見了,微微挑眉:“曾孫還記得匈奴制度如何嗎?”

劉病已點頭,答得相當流利:“單于姓攣e96f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塗單于’。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單于以下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諸大臣皆世官。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最為大,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之屬。”

霍光點頭,還沒有來得及說話,杜延年便因為擔憂,而直接開口:“相較匈奴左方兵,匈奴右方兵有右賢王約束,右谷蠡王縱然有心,也未必能如臂指使。如果匈奴左右兩方用兵,真正有威脅的當是左賢王所部。”

——元封六年,匈奴烏維單于死,其子得立,年少,號兒單于,不過三年即死,兒單于雖有子,卻太過年少,於是匈奴諸貴人共立烏維單于弟右賢王呴犁湖為單于,兒單于之子即改為右賢王,父子相襲,現在的右賢王乃是烏維單于耳孫,與單于的血緣已遠,無意涉入單于之位的爭奪,對單于的更迭自然沒有太多的想法。這種情況下,右賢王未必肯為了這種理由與漢軍死戰。

——當然,出兵劫掠一番,得些財物、人口總不是壞事。畢竟,漠北苦寒,冬季漫長又難熬,漢朝富庶,若是劫掠成功,總能讓族人活得更好。

當然,即使是從劫掠的角度考慮,匈奴左方兵的劫掠慾望也更強——匈奴右方聯通西域諸國,總是能交換到一些所需,左方相接的卻是東胡舊地,如今興起的烏桓也是虎視眈眈,匈奴左方想過得舒坦,要麼與漢交好,要麼就是出兵劫掠。

這些,霍光都很清楚,因此,他沒有反駁杜延年的話,而是示意他繼續說。

杜延年咬了咬牙,半晌才下定決心,道:“大將軍,此時南下入邊,是不是太巧了?”

霍光的眼神一黯,沒有出聲,杜延年看了他一會兒,還是說出自己的擔憂:“大將軍,匈奴左方離燕不遠……”

注1:大司馬屬吏的內容出自《百官志》,是東漢時的具體配置,但是,《百官志》對兩漢官職的變化大多有說明,關於大司馬這一段卻沒有說明是後漢新置的,因此,我就引用了。《漢書》對官員屬吏的記錄不詳,明確為大司馬所屬的,只有長史與護軍都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