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是不是太巧了?(1 / 3)

小說:長樂夜未央 作者:易楚

霍光是大將軍,亦是大司馬。

孝武皇帝皇元狩四年,置大司馬,無狩六年,正式罷太尉,以大司馬主兵。

大司馬自初置便內朝官職,又是冠於將軍號之上,因此,大司馬並未單獨開府,而是在宮中理事,相應府員屬吏則置於將軍幕府。

大司馬主兵事,事務繁雜,又是國之大事,因此,屬吏的分工也十分細緻。置長史一人,秩比千石,署諸曹事。設十二曹,西曹主府史署用;東曹主二千石長史遷除及軍吏;戶曹主民戶、祠祀、農桑;奏曹主奏議事;辭曹主辭訟事;法曹主郵驛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轉運事;賊曹主盜賊事;決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貨幣、鹽、鐵事;倉曹主倉谷事,另有黃閣主簿錄省從事。掾史屬共二十四人,其中東西曹掾比四百石,餘掾比三百石,掾屬比二百石。令史及御屬二十三人,御屬主為公卿。閣下令史主閣下威儀事。記室令史主上章表報書記。門令史主府門。其餘令史,各典曹文書,秩皆百石。(注1)

邊塞發奔命書(注2)馳傳,自是上報朝廷,當報於大司馬,不過,因為大司馬與大將軍乃是同一人,大司馬的屬吏本就都在將軍幕府,因此,自衛青開始,這種邊事急郵便直送大將軍府的。

——當然,無人任大司馬時,相關急報自然是直送北闕。

掾史的奏報讓堂上四人同時變了臉色。不等霍光發話,公孫遺便幾乎是從漆秤上跳起來,疾步下堂,連絲履都沒有穿便直接走到院中,從掾史手中接過尚未拆封檢的赤白囊(注3),檢查之後,一邊轉身上堂,一邊對奏報的掾史吩咐:“傳東曹、兵曹主吏掾史來此候命。”

“諾。”那名掾史應聲,再抬頭,已經不見長史的身影了。

公孫遺自然是顧不上掾史,話沒說完,已經登階上堂,匆忙將手中的赤白囊遞給霍光。

霍光扯開封繩,取出簡冊,展開一看,原本就不好看的臉色頓時更加難看。

“公孫遺,發急書驛傳,令趙充國三日內抵京至幕府。”霍光沉聲下令。

公孫遺應唯即出,下了堂,東曹與兵曹主吏掾史也剛剛到,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公孫遺便命東曹按霍光之命立刻傳書。東曹主吏立刻指派了一個掾史離開。

“稍候待命。”公孫遺留下四個字,便重新上堂,片刻之後,又出來,令兩曹主吏與掾史上堂。

堂上只有霍光一人,諸人見禮之後,霍光便直接吩咐兵曹:“三日之內,調齊五千騎。”

兵曹應諾,命掾史展開輿地圖,請示:“大將軍,兵馬屯於何地?”

京師重地,諸將與校尉的屯兵處皆有規定,從各屯兵徵調發兵,只能是選一個地方集齊兵馬。

霍光在地輿圖上審視了一番,沒有立刻做決定,而是擺手道:“君先調齊,等兵符、璽書頒下,自有說法。”

兵曹主吏雖然有奇怪,但是,長久以來的習慣讓他立即領命:“諾。”

霍光又命東曹:“令軍吏有告休(注4)者皆歸營。”

聽到這兩件事,兩曹掾史都變了臉色。

之前驛驛持赤白囊進府的訊息早已傳開,府中屬吏都在議論,是何處邊塞出事,如今,見大將軍如此鄭重,連軍吏已有告休的都要歸營待命,眾人不由緊張起來。

要知道,與後世不同,漢朝邊塞、邊郡,皆有重兵,京師諸屯兵,雖然是精銳,但是,除了拱衛京師之外,並不會輕動,更何況是發兵。

自孝武皇帝開始,對外用兵或者往邊塞增兵,多是用七科謫(注5)與刑徒、罪人,良家子多是充作軍吏。畢竟,一來,軍功可以得爵,可以抵罪,那些身份微賤之人與刑徒、罪人為了改變自己與家人的身份地位,自然比一般人更加求戰心切;二來,那些身份低賤,供給自然不必太好,錢糧上便可儉省一些。

不過,孝武皇帝也很清楚這些人畢竟不是精銳,戰力有限,一般來說,這些人多是在邊塞服役,最多也就是出征西域、西南夷之類的地方。

對於戰力最強、威脅最大的敵人——匈奴,漢朝歷來都是出動精銳計程車卒予以打擊。

僅此一條,諸人便明白——匈奴有動作了。

明白過來,兵曹主吏立刻請示:“大將軍,五千騎是否不足?是否要多備一些?”

霍光搖頭:“此書只是告警,並無請兵之意,備五千騎也只是以防萬一。”

“大將軍,調齊五千騎,何人主之?”東曹主吏也關心了一下自己的分內事。

霍光沒有說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