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惟有衛氏(1 / 3)

小說:長樂夜未央 作者:易楚

“有漢一百二十年,皇后之家極盡權貴者,唯有衛氏。”

看著上官桀怔忡的模樣,鄂邑長公主十分好心地將自己的話重複了一遍。

——大漢自高皇帝傳自今上,歷經七世。

——椒房殿之主易位遠不止七次,然而,皇后之族何曾有極盡權貴之勢?

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適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至武帝制婕妤、濩娥、傛華、充依,各有爵位。

——婕妤視上卿,比列侯。濩娥視中二千石,比關內侯。傛華視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視千石,比中更。充依視千石,比左更。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長使視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視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視三百石。順常視二百石。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視有秩斗食雲。

雖然適妾之分如同雲泥,但是,無論如何,皇后也只是依附皇帝才得到顯赫的母儀之位的。從某種意義說,皇后與那些各有爵位的嬪御又有多少區別?

——她們的榮辱都來自那位至尊的寵幸……她們的家族……同樣依賴於那位至尊的關照!

——漢興,高皇帝得呂氏之助不可謂不多,可是,高皇帝時,呂氏封侯者不過三人,呂后的兩位兄長更是憑著戰功而搏回的列侯之賞。

——惠帝的皇后乃是其甥女,張氏與呂氏縱然不敢稱一體,卻也是骨肉至親、休慼相關。

——文帝的皇后竇氏出身寒微,其父母早亡,追封之賞不過是安慰……胞弟又與之失散,千辛萬苦尋回胞弟,可是,連舅家都不留情的文帝雖然厚賜了妻弟,為之在長安安家,卻未曾封侯,更未曾委以重任。

——景帝前後兩位皇后……

——薄皇后是景帝祖母家族的女兒……薄氏自薄太后之弟因罪被文帝相逼自殺之後,雖有萬戶侯封,卻是權勢不在……若非如此,薄後豈會任由景帝或留或廢?

——王皇后於景帝前七年被立為皇后,其兄封后卻是景帝中五年……相隔五年之久……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其兄王信調解了景帝與梁王的矛盾,緩和了景帝與竇太后的母子關係,而且,當時,堅持漢制的周亞夫已死,朝無強臣,景帝才得以封王信為侯。而王皇后的家族……王信雖是列侯,卻未曾任職,其同母異父的弟弟田蚡在景帝時,最高的官職不過是秩比千石的太中大夫。

——孝武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是其表姊,其母乃景帝的同母之姊,大漢長公主,邑在館陶,因為竇太后只有這一個女兒,這位長公主在景帝朝深得尊榮,但是,這種尊榮並沒有惠乃其夫家……堂邑侯陳氏……《太史公書》若無表,後人只怕連堂邑侯的存在都不清楚……

其實,堂邑侯也是高皇帝的元勳功臣——陳嬰初封於高皇帝六年十二月甲申。高後二年,詔丞陳平盡差列侯之功,錄弟下竟,堂邑侯位在八十六。不過……這個元勳……還是看看陳嬰的經歷吧……

——秦末,陳嬰自定東陽為將,隨即投靠楚之項梁,成為楚柱國。四歲之後,項羽死,陳嬰立即轉投於漢,隨即率兵定豫章、浙江,都漸以及自立為王的壯息,因此,以軍功得侯,六百戶。後來相楚元王十一年,益封至一千八百戶。

——太史公雲:“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

——所以,《太史公書》不記這位堂邑侯真的是情有可宥啊……

——當然,堂邑侯陳家沒有記載的另一個原因是,自陳嬰這位諡為安侯的始祖之後,陳家竟連個像樣出仕的人都沒有……完全無事可記……

——當然,若不是這樣,估計這個千戶侯也沒有辦法在呂后稱制那會兒安然傳承。

——文帝與景帝都是明君……連對母族的照顧都有限得很,怎麼可能讓這個女婿、姊夫有多少特殊待遇?再者,當時正是諸侯勢強的時候,文帝、景帝削弱諸侯還來不及……若非如此,長公主也不至於要讓這麼一個默默無名的堂邑侯來尚……

——當然,景帝對長姊還是照顧的,封皇后兄長為蓋侯之後的第四天,便將長姊不能嗣侯的兒子陳蟜封了隆慮侯,很爽快地給了四千一百二十六戶的侯封,還把王皇后的厶女許給了這個外甥。

——卻也僅此而已了……

——連與那位長公主更親近的文帝、景帝都這般了……孝武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