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安真正糊塗了——這會兒……找那位長公主……能有什麼用?
上官桀也不解釋,只是讓人準備父子二人名刺,派人先行趕往藍田,隨後,父子倆便合乘一輛安車,疾馳直奔藍田。
******
這會兒,鄂邑長公主在藍田過得正舒心。
沒有受過窮的人永遠不會明白錢的意義。
當然,並不是所有經歷過貧窮的人都會最看重錢財
鄂邑長公主無疑就是那種既經歷過貧窮,因而將錢財看得極重的人。
當然,長公主所謂的貧窮並不是一般人的標準——所謂貧富,都是要看人們以何為標準,參照著比較了,才能得出相應的結論。
被鄂邑長公主拿來當標準,作參照的,不是一般的窮人與富戶,而是她自己的兄弟姊妹。
——作為皇女公主,最差也有一縣作為湯沐邑,怎麼可能貧窮呢?
只不過,與衛長公主、夷安公主、石邑公主相比……鄂邑長公主的湯沐邑……差了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當然……還有沒有算幾位公主的夫家……
像衛長公主……哪怕自己沒有湯沐邑,僅是她的夫婿的收入,便足以將她供養得比神仙還舒坦了——尚衛長公主的,先是平陽侯曹襄,後是樂通侯欒大。
——平陽侯是食平陽全封的……始封便是一萬六千戶,曹襄的封戶數沒有人統計過,不過,徵和二年,衛長公主與共侯曹襄之子曹宗,因與中人奸,闌入宮門,贖為完城旦,失侯時,封戶是二萬三千戶……
——樂通侯欒大不過是三千戶食封……可是,這位尚主時,身佩六將軍印……是被所有人視為神仙的存在……
至於其他幾位公主……皇后所出的不必說,便陽石公主、夷安公主這般普通的公主,食邑都比她很多……至於婚事……
——那樁婚事是鄂邑長公主當時自己求來的……她能說什麼?
——年少時,不知愁滋味,只想著那些虛無飄渺的東西,只羨慕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那般的炙烈感情……
——誰不曾年少呢?
當年少不再,韶華不再時……女人……能掌握的又剩下什麼?
也許真的是傷春悲秋吧……一入秋,鄂邑長公主忽然就變得容易感慨悲傷了……丁外人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讓這位長公主展顏。
知母莫若子啊……到最後,還是鄂邑長公主的兒子文信給母親提議——去藍田看看。
——新得的湯沐邑,又時值八月算人之際……
——藍田是個好地方啊……
藍田,有出美玉的山,有秦孝公置的虎候山祠,又沂水、灞水所出的藍田穀……自古就是秦楚大道,是關中通向東南的要道咽喉。
所謂“玉之美者曰球,次美者曰藍。”藍田美玉本就是陸海之珍。
何謂玉?
——玉,石之美者。
《禮記玉藻》記——“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趨以採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闢之心,無自入也。君在不佩玉,左佩結,右設佩,居則設佩,朝則結佩,。齊則綪結佩,而爵韠。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佩玉有衝牙,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縕組綬。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
至秦一統六合,金玉之器不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玉的地位更加重要。
而藍田玉……更加不同一般……
——秦始皇曾用藍田作玉璽。
秦始皇帝初以和氏璧所制的五螭相交紐玉璽為傳國之璽,刻文為鳥篆字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但是,二十八年,秦始皇出巡,在舟過洞庭湘山時,因狂風怒起龍舟欲傾,而拋璽於湖中以求鎮湖祀浪,傳國玉璽因此丟失。之後,始皇帝即命人用白色的藍田玉重製相同的規制的五螭相交紐的玉璽,鳥篆刻文卻與前一次不同,為“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的字樣。漢代秦之後,傳國玉璽即是這枚以藍田玉所制的玉璽。
——以藍田為鄂邑長公主的湯沐邑……
——著實是……太讓人惴惴難安了……
鄂邑長公主不懂這些,丁外人也不是精於此道的人,鄂邑長公主的兒子文信卻是知道這些的。
——在那些知書通史,精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