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王莽的不請之請(1 / 3)

小說:長樂夜未央 作者:易楚

漢制以右為尊。

高皇帝后六年,冬,十月,以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之後,孝惠皇帝與高皇后呂氏稱制時,漢皆置兩丞相,分稱左右,都是以右丞相為尊,直到孝文皇帝元年,曲逆侯陳平將右丞相讓給功勞更高的絳侯周勃時,漢仍是兩丞相,只是之後不久,周勃自知才能不如陳平,又被人勸說:“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久之,即禍及身矣。”——功高震主者不賞……

——韓信的舊例還近在眼前……

周勃如何能不自危?

於是,孝文元年十月拜相,到八月還不到一年,周勃即上書謝病,請歸相印,孝文皇帝也未挽留,十分爽快地從其之請,之後即以左丞相陳平專任丞相,從此,漢再未設兩丞相,不過,也沒有明確地罷除兩丞相的制度。

——徵和二年四月壬申,丞相公孫賀父子因巫蠱之罪,死於獄中,公孫家被族。五月丁巳,天子即以涿郡太守,中山靖王子劉屈氂為左丞相,封澎侯。

——孝武皇帝並未再拜誰為右丞相,但是,這般明確的打壓之舉……誰知道是為了什麼?

……也許還是因為衛太子吧……

——公孫賀的妻子衛君孺是衛皇后的姐姐,劉屈氂與李廣利卻是兒女姻親,李廣利是李夫人之兄,李夫人是昌邑王劉髆的生母……

……多多少少……孝武皇帝還是不想讓人誤解……自己有廢立太子的心思吧……

丞相以右為尊,諸將軍之間卻是有些不同。

前後左右將軍,皆位上卿,金印紫綬,加上並不常置,多是臨戰策拜,彼此之間的尊卑並不分明,一般都是以拜將前的身份為上下之別的依據。

孝武皇帝臨終拜將軍,霍光與金日磾的將軍都無可爭議的顯位,上官桀這個左將軍卻與兩人差了好幾位……

始元四年,少帝立兮君為皇后,隨即立皇后的父親,騎都尉上官安為車騎將軍。而在此之前,霍光已經將衛尉王莽遷為右將軍。

王莽是天水人,字稚叔。始元元年任衛尉。隨後不久就發生了一件事——車騎將軍金日磾病重,霍光對劉弗陵說明當初先帝有遺詔,以此前捕反者馬何羅等功封金日磾為秺侯,上官桀為安陽侯,霍光為博陸侯,先帝崩後,金日磾以天子年少,不肯受封,他與上官桀也就沒有受。劉弗陵立該下詔,拜金日磾為秺侯,金日磾當時已不能起受,臥受印綬之後,第二天即薨逝。自然而然地,金日磾封了侯,霍光與上官桀也就不能不封了。

就是這時,王莽的兒子王忽對旁人道:“先帝駕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遺詔封三子事!群兒自相貴耳!”孝武皇帝時,王忽曾任侍中,這番話自然流傳開來,很快傳入霍光耳中,霍光沒有處置王忽,而是找來王莽,細問究竟,確認王忽確實說過這樣的話之後,自然是一通嚴厲的訓斥——王忽雖然是侍中,但是,侍中、中常侍這種加官只是為了讓朝臣有出入禁中的權力,是一種恩賞,但是,出入禁中,任侍中並不代表著皇帝會對之毫不隱瞞任何事情,畢竟,侍中未經宣召是不準上殿的,侍中……也不是都能近身隨侍天子的!更別說遺詔這種事情,公佈前,連丞相都不知究竟,一個所謂“常在左右”的侍中,又不是天子親信,怎麼敢說這樣的話?

——霍光自然懷疑王忽的言行是有人指使……這個指使之人……自然是與王莽脫不開關係……

聽出霍光的意思,王莽驚懼萬分,又辯解不得,回家後便鴆殺了兒子,向霍光表明瞭自己的態度。

王莽本就是霍光的親信——若非如此,霍光也不會在始元元年,便將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一職授給他。要知道,在王莽授衛尉的同時,也就是張安世被授了光祿勳!——見他如此,霍光自然深感歉意,對其也更加信任。

按漢律,父母殺子也是死罪,只是可以贖死,但是,王忽死後,王莽並沒有被問罪,繼續當他的衛尉,三年後,遷右將軍。(注)

——說白了,能有資格升將軍,壓制上官家父子之勢的,除了光祿勳就是衛尉。

——光祿勳在禁中,掌著宮殿掖門戶的兵權,自是更加重,不能輕動,因此,只能是王莽了。

左右將軍本就是不分軒輊,加上王莽曾任衛尉,在衛尉寺的權威更重,宮門諸屯的衛士自然以更聽從右將軍……

有王莽在,霍光對京師的掌控便更加得心應手,更何況……

……如今……

霍光從沒有想到自己竟會“一語成讖”……

隔著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