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張三旺這樣的草民,二是找信得過的自己人。
這自己人,自然就要攀人情了,劉文朗因一番未實現的恩情而認定了張三旺。而在鎮海縣龍頭村的龍頭鹽場,因為英華高州鹽業不少中層的祖輩都出自這裡,所以龍頭鹽場那些鹽戶就成了寧波府的鹽代。
“咱們可以鬆口氣了,不必自己煮,就把英華的鹽賣給場商老爺,日子該能好過一些了。”
龍頭村的村長想得很單純,對送上門來的富貴是這麼理解的。他們這些鹽戶,要按灶數,每月給場商繳鹽。除了額定數目,多的也必須賣給場商,但場商的收購價卻很低。
收購價再低,也沒低過英華的鹽口如果算上他們花費的柴火人工,比英華的鹽高出不少。現在高州鹽業以十來文一斤的價大量賣鹽給他們,他們賺的自然能多一些。
村長是這麼想的,可村中年輕人卻跳腳不已,“額鹽繳了也就夠了,多的為什麼還要賣給他們!?這麼大的利,咱們為什麼不自己賺!?”
村長冷聲道:“這就是造反!咱們往鎮海賣一些鹽,能補貼家用也就夠了,要繼續朝外賣,看那些鹽商老爺不把咱們生吞活剝了!”
江南本地也產鹽,他們這些鹽戶,也在賣私鹽,但數目不多,畢竟江南鹽業被皇商、官商到官府層層把控著,就沒他們這些魚蝦多少翻騰的空間。
但現在英華海量運鹽入江南,除了找張三旺那樣的本地人當鹽代,江南當地鹽戶也被列為鹽代展的物件,這是要鏟江南鹽商的根。一面是英華鹽業,一面是江南鹽商,他們鹽戶就夾在了這中間。
老村長是想兩面得利,置身事外,年輕人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