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部分(2 / 4)

小說:草清 作者:溫暖寒冬

道:“此時哪能討得正名?在摺子裡預先埋下一線,到時米已成粥,為了大局,皇上怎麼也得認了。”

年羹堯沉吟片刻,決然點頭:“我年羹堯之前錯過了一次,又行錯過一次,現在怎麼也不能再退縮!”

第六百九十五章 長江大決戰:利與情的糾纏

() 第六百九十五章長江大決戰:利與情的糾纏

剛進五月,廬陵城下,錫保和張朝午卻如被九月烈日燎烤,汗水止不住地向下流。

雍正發來急諭,轉述了嶽鍾琪和鄂爾泰的奏報,要錫保和田文鏡評估江西形勢,看是不是能繼續打下去。

前方沒有統帥的壞處就這麼顯出來了,湖廣江西本是一盤棋,湖廣真要崩盤,南蠻順江而下,抄了後路,江西大軍全部完蛋。但不管是判斷還是決策,都必須從湖廣江西各自傳到京城,沒辦法合為一體來看。

如果雍正直接下令後撤,江西這邊還不至於這般惶恐,可雍正不太清楚前線局勢,他更擔心這是南蠻虛張聲勢。

從南蠻報紙上看,荷蘭人已服了軟,放棄馬六甲,開放巴達維亞為自由商港,緬甸也已全部拿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放棄所有跟緬甸有關的殖民和貿易特權。但風波一面捲到歐羅巴,一面攪動了南洋伊斯蘭諸國,後勢更為複雜。南蠻不得不在兩地維持大軍,不可能盡數撤回。

就算李肆撤回一些精銳,可雍正覺得還能堅持一陣子,堅持到他拿到足夠的砝碼,比如打下贛州,進逼長沙,威脅到南蠻腹地。

被這樣的**牽引著,即便嶽鍾琪和鄂爾泰所報的南蠻謀算有**成可信度,雍正也很懷疑。當然,南蠻一下子拉扯起來可以跟湖廣水師抗衡的船隊,這事的可信度也在影響雍正的判斷。

因此雍正給江西將帥的諭令,表面上是在徵求意見,實際卻是在傳達他的想法,這般壓力上身,江西形勢都已不怎麼重要了,錫保和田文鏡都覺不堪承受。

“皇上要咱們作主?打不打,怎麼能讓咱們說了算?”

田文鏡那邊還不清楚是什麼想法,錫保下意識地就想縮卵。

張朝午沉默著,他在回想之前部下楊鯤的話,“就這麼回去了,我等怕是死無葬身之地。”

沒錯,訓了六七年的西山大營漢軍營,被皇上視為救國砥柱,可在江西打了這麼久,連一座府城都沒拿下,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他們漢軍營能跟南蠻紅衣兵正面相抗,甚至能拼刺刀,他們自認是大清第一強軍!可這有什麼用?皇上和朝廷只看結果。

楊鯤的話還不是比喻,說回去後沒了前程,而是真真切切的實話。張朝午很清楚,皇上為彰顯滿漢一家的姿態,為立漢軍營,揹負了太多壓力。當初建漢軍營,滿人和朝堂反對聲浪如潮,皇上壓下了。為了發動這一戰,皇上還不惜對滿人宗室重臣高舉殺威棒,強力按住了反對之聲,而希望就寄託在西山大營,確切說,就在漢軍營身上。

京城早有風聲,漢軍營打得好,沒有行錯舉差,也只算過關。如果打得爛,還留下什麼小辮子,那就是誤國叛逆,甚至會成皇上討得南北和約的墊腳石。

小辮子已經留下了,楊鯤哭訴道:“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總操!趙君良陷於南蠻,此事怎麼辯清?京城那邊絕對會說他是投敵了!”

想到趙君良,張朝午就一陣惡寒,是啊,漢軍營右翼總統,提督銜級,就這麼被南蠻抓了,說是親冒矢石才失陷的,誰信?現在訊息還沒傳出去,京城一旦知情,用腳趾頭都能想到,滿人絕對會群起鼓譟,叫囂他們早有預見,漢人不可信不可用,皇上能不能頂得住這壓力?

估計是頂不住的,而且也不想頂。皇上決然發動這一戰,為安撫滿人,不得不明面上許諾,是為求南北和議,甚至都不顧這風聲傳出,會影響到下面官兵計程車氣。如果漢軍營沒能給皇上撐腰,還敗了名節,不等滿人鼓譟,皇上自己就要先下刀……

必須打下去!不管湖廣那邊是個什麼情形,漢軍營的未來,他自己的名聲,都系在自己身上!

可該用什麼藉口說服錫保和田文鏡,乃至說服皇上呢?

張朝午想得入神,聽錫保正罵道:“嶽鍾琪和鄂爾泰該死!握著武昌大營和湖北綠營,水路全在手裡,還沒見著南蠻的大軍,局勢就敗了……”

腦子一激靈,張朝午心中有底了:“大帥,我看是嶽鍾琪和鄂爾泰誇大其辭吧,之前他們就主張攻湖南,皇上沒用他們的條陳。這一戰後,嶽鍾琪前程黯淡,鄂爾泰想入軍機處的願望也要化作泡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