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的提議是,在兵部管轄之下,按道的行政區域設定幾個類似後世大軍區的主管軍事的機構,每個軍事機構下面轄幾個類似集團軍編制的軍衛所,還有都督府,管理駐防在此道內的軍隊,各級主將設定也可以如同現在的十六衛,由大將軍、將軍負責其所轄軍隊的日常管理及訓練。
但大將軍和將軍只有管兵權和練兵權,沒有調兵權,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將領,率領各軍衛所調集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將領繳印回朝,軍士各回軍衛所,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而且隔二三年,各衛軍主將進行互換,避免原來大唐的歷史上節度使的局面出現,且武將不得干預地方事務,地方事務由文官主持,避免武將專權。
供給軍隊的各種軍需,如武器、鎧甲、馬匹、糧食,均由朝廷管理和供應,這些戰略物資的供應可由地方州府與各道的軍事分支機關共同主管…
王易所提的這些建議,李世民看了後大喜,與其他大臣討論後,馬上拍板決定採納,並以強勢的態度在朝議上透過,以宰相組成的政事堂議事也沒懸念地透過了。
以王易所提議的這些建議為大綱制定的一系列軍事制度,將在隨後的時間內,逐步實施。
可以,動及大唐軍隊根本的兵制改革,已經正式拉開帷幕了…
第六十二章兵制改革進行時
第六十二章兵制改革進行時,到址
第六十三章 千萬不能許婚
第六十三章千萬不能許婚
王易還有一些提議被李世民採納,但暫時沒有實施,包括軍隊組成可以分京軍與地方軍,還有水師之分的提議;及大範圍開展軍事屯田的建議。
王易的提議中,建議軍隊分京軍、地方軍和水師,京軍為全隊之精銳,平時宿衛京師,戰時為征戰的主力,訓練最正規,裝備也是最好,各級主官都由經過系統培訓,並上過戰場的人員組成;地方軍包括各道所轄之衛軍、都督府邊兵,這些地方軍除應備戰事外,還負有維持當地治安的使命;水師則負責渡海作戰的事宜。目前大唐水師組成雖然有一定的規模,但無論在人員編制還是戰船配備上,都比王易所期待的差上很多,他期待有一支強大的大唐海軍艦隊出現在歷史中。
各衛軍可施行軍事屯田,屯田所得可供軍用,特別是邊軍,以備軍衛在所駐之地能長期駐屯,穩固我新佔之地的治理,這點是王易最為上心的。後世那生產建設兵團的模式,是對西北那最大的省份進行有效治理的極佳模式,在原東突厥屬地,及青海之地試行下來,效果非常不錯。
這些提議李世民雖然很是讚賞,也認可並採納了王易的提議,只是李世民告訴王易,要做這些事,需慢慢來,按部就班,待募兵制開始實施一段時間後,才慢慢地展開。軍事屯田這項提議,因為在新佔之地上已經實施,李世民的計劃,以後新佔之地上依然採納此道,但其他內地物資可以方便供給的地方,軍隊還是不採取軍事屯田的方式。
當然王易提出軍事屯田的初衷即是如此,只提議後方物資供應不及的地方實行,可以非常方便供給的軍隊駐所,還是由朝廷透過各級州縣進行供應。
由王易提議,蘇定方主領的建立一支特別作戰部隊的建軍方案,李世民是最先批准的,在王易忙著軍備改革的事項時候,由蘇定方當主將的、差不多與後世特種部隊類似的新型軍隊,已經在籌建之中,正在選拔人員。所有軍士都從駐紮在長安城內外的各衛軍中選拔,選拔條件非常嚴格。
初步選拔的人員將定在五百人,這五百人訓練出來後,看他們的訓練成果再決定後續的規模。
許多方案正在或者即將實施中。王易知道,要實施這些軍事改制方案,需要雄厚的財力、物力作基礎,才能保證一切都能順利實施,而初現盛世情景的大唐,已經基本能承受這些了。
貞觀七年,天下遭災,許多地方糧食歉收,但全國糧食總產量還是維護在較高水平,各地官倉內糧食儲存量挺多,賦稅收入也不差,因為各級官府救災及時,百姓並沒有出現逃荒現象,也沒什麼亂事起來。貞觀八年,沒有大災,天下糧食再獲大豐收,許多州縣再次為無處堆積糧食而發愁,各地的糧價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天下間出現這樣的景象,在朝議軍備改制時候,李世民的有底氣,朝中反對的官員也不多,最終得以實行。
與大唐盛世情景反差很大的是,周邊的諸夷部落卻因這些年的天災,還有戰事而遭到重創,許多部落在草原上無法立足,不得不依附大唐而維持生存,每年來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