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3 / 4)

小說:我哥是諸葛亮 作者:風雅頌

小島組成。面積37。8萬平方千米。日本沿岸多島嶼、半島、海灣和天然良港。以和族為主體民族,人口約為414萬,通用倭國語。距離華夏大陸直線距離2478公里。

這裡是琉球(臺灣),與華夏大陸“閩”地相望,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由琉球島及蘭嶼、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構成,還包括靠近大陸的金門與馬祖等島嶼,其中琉球島面積為35873平方千米,佔琉球總面積的90%以上。

這裡是馬來西亞……”

諸葛均給這些大佬們上了一堂華夏大陸海疆的地理課,聽得他們大開眼界。連小喬眼裡都滿是崇拜的星星。

諸葛亮最後終於忍不住了,問道:“陛下(正式場合的稱呼),這些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諸葛均說到:“這個問題今天就不在這裡說了,以後咱們再慢慢討論。大家來看。這裡、這裡……”他指著後世海參崴、旅順、青島,天津、廈門、上海、舟山和金蘭灣等地說道:“這些地方都是天然的深水良港,適合做造船廠和海軍基地。咱們要儘快控制一些。”

第二百六十五章 銀行和國債

諸葛均詳細講解了許多關於航海和海軍的相關知識,對大唐的大佬們進行了一次科普教育,使他們認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最後決定在取得出海口之前,先進行海軍相關知識的研究。

這次會議後,正式成立了大唐海軍部,諸葛均兼任海軍部長,待培養出可以接替的人選後,再接替他的職務。

海軍部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海軍研究院。海軍是個高技術行業,涉及面極廣,諸葛均將所有相關專案列出了專案大綱,交給海軍研究院分別進行研究。為了研究的方便,諸葛均決定先在成都附近找一個相對的深水湖泊,做模型試驗。然後將成功的經驗再移植到海濱基地。

東湖位於成都東南,擁有近200畝水面,是成都市區最大的湖泊。為了諸葛均指導的方便,就將海軍基地設定在這裡。東湖與大海相比,就像家裡的澡盆,諸葛均形象地稱之為“澡盆裡的海軍”。

這裡的條件當然是不完善的,比如湖水和海水的鹽分不同,做防鏽試驗就很難。但是,不能整船做防鏽試驗,可以做切片試驗,還可以人工製造海水。諸葛均的想法是,先幹起來,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強。有困難想法克服就是了。

世界第一艘鐵殼鐵甲戰艦是英國於1859年製造的〃勇士〃號(warrior)鐵殼鐵甲軍艦,這艘軍艦的船殼換成鐵結構,該艦長128米,水線間長115。8米,寬17。7米,長寬比7。23,深7。9米,排水量9210噸,帆面積4497平方米。軍艦兩舷各有一條裝甲帶,這兩條裝甲帶從船首部到船尾部用一層115毫米厚的橫向艙壁與舷側厚達115毫米的鐵裝甲(柚木龍骨厚達46厘米)封閉起來,形成一個裝甲堡壘,艦上所有的火炮裝在這個堡壘裡面。該艦配有26門68磅前裝式大炮,10門100磅和4門40磅的後裝式大炮。重達9210噸。

這艘艦之首尾都沒有裝甲,在裝甲堡壘之外向外突出26米,只包了一層船殼鐵板,沒有柚木龍骨,該艦在蒸汽機推動下有15節的航速,另外在3根大桅上還配備了一整套帆具。〃勇士〃號是世界上第一艘有鐵裝甲的鐵殼船,它雖只有一層炮甲板,但仍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艘戰列艦,在以後的50年,凡按此建造的新軍艦統稱為鐵殼軍艦。它的問世使木殼裝甲艦黯然失色。這樣鐵、木之爭就十分迅速地結束了,而進入了短暫的鐵製軍艦時期。

諸葛均的目標是研究採用蒸汽機為動力的鐵殼鐵甲戰艦,用來對付東吳和曹操的水軍,以及倭寇的三桅帆船戰艦。

為了出行方便,專門修建了一條通往東湖的鐵路,建造了一列鐵甲列車,確保諸葛均的安全。

不管怎樣,大唐的海軍就從這裡起步了。

大唐的電力經過了近兩年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第一臺實用型發電機已經完成試驗,並在博格達撳透過了風力試驗。現在有了蒸汽機,建立火電廠成為了可能。目前成都的的一座發電廠正在建設,已經快到了裝機階段了。

有了電力,就可以提供穩定的能源,就可以利用電動機提供穩定,強大的動力,精確的機床就可以生產出來,精密的武器也可以製造出來,也有了電焊,可以生產鐵甲船等等,總之,大唐的科技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諸葛均想到要與那個倭奴國的未知人物,開展科技競賽,壓力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