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滋補 此時氣候涼爽,則宜平補,可多食銀耳、大棗、蜂蜜、核桃、蓮子、桂圓等。
◆冬日滋補 此時氣候寒冷,適宜滋補,可選用牛肉、羊肉、狗肉、雞肉、魚、核桃、紅糖等溫熱性食品。
而四季宜通補,四季通補就是不分季節都可用的進補方法,宜平緩溫和,常用食物包括赤小豆、扁豆、黑豆、豌豆、山藥、絲瓜、木耳、香菇、土豆、大棗、鯉魚、雞蛋等,四季都可以選食。
7。 老人“吃飯”的學問
午前為生氣,午後為死氣,釋氏有過午不食之說,避死氣也。《內經》曰: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虛。故早飯可飽,午後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虛。
《應璩三叟詩》雲:中叟前致辭,量腹節所受。“量腹”二字最妙。或多或少,非他人所知,須自己審量,“節”者今日如此,明日亦如此,寧少毋多。又古詩云:努力加餐飯。老年人不減足矣,加則必擾胃氣,況努力定覺勉強。縱使一餐可加,後必不繼,奚益焉。勿極飢而食,食不過飽;勿極渴而飲,飲不過多。但使腹不空虛,則沖和之氣,淪浹脊髓。《抱朴子》曰: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得此意也。凡食總以少為有益,脾易磨運,乃化精液,否則極補之物,多食反至受傷,故曰少食以安脾也。
《洞微經》曰:太飢傷脾,太飽傷氣。蓋脾借於谷,飢則脾無以運而虛脾,氣轉於脾,飽則脾過於實而滯氣,故先飢而食,所以給脾,食不充脾,所以養氣。
佛家有“過午不食”的說法,認為午前陽氣上升,有助於體內生氣的昇華,午後陰氣上升,不利於體內生氣凝聚。因此,早飯宜飽,午飯應吃好,而晚飯應少吃。這種觀點也很符合現代養生觀點,白天人體能量消耗大,早午餐會為人體補充一天必要的熱量。到了晚上,活動減少,能量需求下降。晚上該少吃,否則會加重胃部負擔,影響睡眠,同時過多熱量易導致肥胖,對健康也不利。
老人吃飯應“量腹而食”,即根據自身的消化能力而來,或多或少,需自己審量。不過,曹老先生卻建議,老人進食時應寧少勿多。因為老人脾胃功能已經下降,不根據自身的消化能力,而一味地進食,容易驚擾胃氣,增加胃腸負擔。近年來,老年醫學專家研究證明,老年人限制飲食攝入量對健康長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老年人的基礎代謝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同時消化系統功能下降。另一方面,進入老年期後,體力活動減少,所需的熱能也相應地減少了,故此,對老年人的熱量提供也該相應地減少。所以說少食益壽。如果到老年而不減少食量,以致熱量過剩,必然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第三章 飲食:脾胃調和百病除(6)
總之,老人脾胃的調理與飲食有密切關係,為了老人身體的健康,最好注意“吃”的是是非非。
養生課堂
飲食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合理的飲食,可使人身體健壯,延年益壽。當然,飲食是一門複雜的學問,除了以上的“量腹而食”外,老人調理脾胃,在飲食上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適當節食 曹老先生說,老人飲食應“寧少勿多”。對老人來說,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而短時間內進食過多則加重了胃腸負擔,容易使脾胃滯氣,不利於調理脾胃。
◇飲食應有規律 不要等到非常飢餓的時候,才去吃飯;也不要等到非常口渴了,才去飲水,以免傷及脾胃之氣。
◇老人應少食多餐 對於脾胃來說,每次進食少量的飲食,有助於消化和吸收。而為了避免飢餓,則建議少吃多餐。
在飲食的眾多危害中,老人要尤其注意飲食過量的危害。據現代研究表明,每餐貪多過飽,會使血液集中在腸胃,勢必引起心、腦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容易誘發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管疾病等。另外,飲食過量還很容易導致肥胖,引發肥胖的併發病症。所以世界上長壽研究人員認為,以節制飲食的方法來減慢生理性衰老的速度,是維護健康長壽的好辦法。
8。 老人食物應熟爛有度
《華佗食論》曰: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爛煮也;一口化,細嚼也;一腹化,人胃自化也。老年惟借火化,磨運易即輸精多,若市脯每加消石,速其糜爛,雖同為火化,不宜頻食,恐反削胃氣。
《華佗食論》曾指出,食物的消化有三個步驟:一是透過烹煮將食物煮爛;二是透過牙齒將食物嚼爛;三是透過胃腸的蠕動消化吸收。對老人來說,三種消化方式中最好是烹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