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小說:沸血神兵 作者:散發弄舟

董家老太爺的忌日。由於當時董家的鑼鼓敲得太響,祭祖的排場又擺得太大,因而云龍村的人大多都記住了董老太爺的忌日,包括這個恨不得把董伯天化骨揚灰的趙仲謀。

趙仲謀繞到墓後,尋個隱蔽處入手,挖了個十數丈徑深的地道,直通到那平臺之下,將三百餘近火藥盡數埋在了進去。這一個地道,直花了他三日功夫方才完成,看著自己親手做成的“傑作”,趙仲謀不禁暗自得意,心中恨恨地道:“即便董賊你有通天徹地之能,這三百餘斤火藥炸將開來,也非教你粉身碎身不可!”思慮間,提起呂茵所贈玄匕,重重劈在身側一塊山石之上,山石應聲裂為兩半。趙仲謀心道:“不想這斷玉玄匕竟然如此銳利,我若早得此刃,董家的那些家丁護院又怎能再是我的對手,要殺董賊當也有七八成把握,也不必累得姐姐埋骨荒野了……”

轉眼八月二十之期已到,董家祖墓前打掃一新,供桌上放滿面了諸般供品。董伯天坐在竹轎之中,被眾人搖搖晃晃地抬上山來。趙仲謀從遠處探頭偷望,心道:“任你董賊權勢薰天,今日也終要教你惡貫滿盈!”繼而又想:他董家祖墳前有牛頭羊頭作供,我到了姐姐墳前自也不能太過簡陋,待會兒這數百斤火藥炸將開來,董伯天那顆狗頭若是不曾炸碎的話,我也去姐姐墳前放張供桌,拿它來祭奠一番。

董伯天今年兩番大難不死,只道冥冥之中自有先祖保佑,因此雖然傷勢未愈,祭祖之日還是早早上得山來,向先祖叩謝。遠處趙仲謀看的真切,緩緩點燃了引線,心中暗自叩謝亡父和吳家父女在天之靈的庇佑……但聽得“轟”地一聲的巨響,驚天動地,趙仲謀只覺腳下劇震,頭頂塵土飛揚,董家祖墳下烈焰穿空而起,花崗石徹成的平臺瞬時間被炸出了一個數丈見方的大坑,臺上眾人無一倖免,一個站在遠處的丫鬟見此慘狀,沒命地逃下山去……

趙仲謀從洞中鑽出身來,輕輕拂了拂身上的塵土,慢慢走近。但見臺上橫七豎八躺滿了屍首,幾個家丁斷手摺足,一時不死,尤自呼天搶地的大叫;董伯天的身子被炸成了幾截,那個肥大的腦袋連著左肩一直被炸出三丈多遠。趙仲謀玄匕輕揚,割下董賊首級,仰天大笑,大步下得山來。

採菊山邊,吳詠絮墓前,趙仲謀用斷玉玄匕親手為她削了一塊木碑,蘸血寫道:吳門詠絮小姐之墓。把董賊首級放在墓前拜祭一番。趙仲謀揮淚作別,提起銀槍,直奔太行山而去。

各位看官,支援我吧,用票砸我啊!

正文 第2回 求師太行

(更新時間:2007…2…26 14:46:00 本章字數:20362)

趙仲謀心無牽掛,率意而行,不一日便到得太行山下。這太行山原是晉冀之間的一座大山,因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度成為山賊盜匪藏身之所在。傳聞威震河朔的岳飛元帥帳下的大將牛皋,便曾落草於此,自稱“公道大王”。此時已是大宋紹興七年,牛皋投軍已久,太行山也已不再是昔日盜匪盤據之所在,山上居住的是忠義門下弟子。

這忠義門始創於北宋宣和年間,其時金人便不斷入侵大宋邊境,宋室主上昏庸,無力拒敵,大宋百姓為求自保,便組織了許多抗金力量,後來這些抗金組織在抗擊過程中漸漸悟出了“分則勢弱,合則力強”的道理,便共同創立了這個忠義門,取以忠義為本,保家衛國之意。其後數十年宋室南渡,北方淪陷,忠義門抗擊不利,門下弟子凋零,一蹶不振。直到岳飛為帥,為聯合天下抗金義士,特命人找來忠義門後人,重樹忠義大旗。其時忠義門第四代掌門李興國已隱居山林二十餘年,練成了幾套極利害的劍法,雄心勃勃,正欲重出江湖,再展雄風,聞岳飛之召,欣然領命,率門下弟子八人前來。為便於抗擊金兵,便把這門址選在了太行山上。

趙仲謀快步上山,心想:“此來學藝,原是想修成忠義門高深內功之後,能助我參透‘沸血神兵’中的奧秘,但我此時有《易經雜錄》在手,所錄內功精要當更在忠義門武學之上,因而學不學內功已不再重要。但我孤身一人,四方漂迫,一時也無處可去,若歸於忠義門下,可與師兄弟們相互照應,也可為抵禦金人略盡綿力,想來當也不是件壞事。”

到得忠義堂前,趙仲謀稟明原委,便有一名弟子把他帶入內堂。堂上案前端坐一人,濃眉大眼,方面闊口,身穿一襲藍色長袍。趙仲謀看此人模樣,便如亡父先前所述忠義門大弟子潘國堅一般。趙仲謀摸了摸懷中所藏父親的書信,欲言又止,心想:“我先不說,倒要看看若是不憑父親書信,我能不能進忠義門。”當下潘國堅問起,趙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