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書是我的一組記錄,可稱為2005年與2006間的生活速寫,地點分別是在廈門與北京,有一些工作,有一些生活點滴,有一些私人感受,有一些閱讀後的胡思亂想。當時寫下時,只是隨手一寫,但時過境遷,回首去讀時,卻令我感到親切,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個海邊的漫步者,用一根小釣竿兒,撈到一些湮沒在海水中的生命時間。那些時間是平凡的,也許每個人都擁有,但我寧願稱它“閃爍”的,因其餘的時間早已墜入虛空,了無痕跡。
我的生活就是如此,沒什麼壯舉,也沒有什麼稀奇——這便是我認為的真實的生活,它就是這麼簡單普通,卻是我抓得住、夠得著的實實在在的生活。
我知道人人都這樣按小時度過每一天,隨著年齡增長,我更加認為生活的價值便在這種日復一日的日常活動中,即使是走下大秀場的人(比如諾貝爾獎領獎臺),也要這麼度過分分秒秒。代表自然力的歲月正是用這種方式碾碎一個個生命,使他們歸於沉寂,這遠比人類間的戰爭更令人恐懼。這是人性要面對的真正黑暗。
我相信,人類在這一點上是能夠相互認同的,個人生活就是這樣,瑣碎、簡單、甚至無聊,卻有無數的小考驗埋藏其中,這是所有人唯一可過的生活。
我喜歡這樣看待這些時間,那就是我曾活著的日子,在我眼裡,它比那些被時間埋藏起來的日子更有價值。那些時間屬於那些逝去的生命,已完全被我們所遺忘,並且,再也無法將它們從虛無中浮起;而現在,我活著,我的時間屬於我,我只擁有它——我自己的每一天,我可以用它來問候,去告別,來迎接,來解理,去追尋。也許夢想更讓人激動,但我很清楚,誰也經不住長期的激動,在領獎臺上待一年的滋味誰受得了?與美女在床上待一年想必更加乏味。精神活動也是如此,每時每刻都被靈感襲擊的人好受嗎?在讚歎與掌聲中度過一生,這種生活我一想便不寒而慄;一呼百應固然叫人喜上眉梢,但天天叫你沒完沒了地呼你就受不了;戰勝自我固然叫人欣喜,但每一刻都戰勝也夠累的。享受我們的軟弱、懶惰、貪婪等等帶來的痛苦也是我們活下去的責任之一,並且,若有機會擊敗黑暗情緒總使我們快樂。
也許真誠、不自欺而不斷的努力,這就是人性的光芒吧。對於這道光芒之外的其他更偉大的光芒,我總抱有疑心,就像我對傳說中的聖人或其他神話世界抱有疑心一樣,我認為過分理想的生活也許並不是給人類準備的,即使過上了,人們也並不一定受得了,就如同大家受不了太嚴酷太壞的生活一樣。
這裡是廈門
2005年11月6日。
這裡是廈門,剛剛租了房子,每月二千五,停車位每月二百。房子九十平方米左右,兩室一廳,有電視、冰箱、洗衣機、桌椅、床,陽臺上,竟有一把竹躺椅。房子距海邊三十米,社群叫珍珠灣花園,我住五樓。
忙了三天,去了幾趟超市,把房間收拾乾淨了,買了床單被子枕頭椅子墊鍋碗瓢盆等等,通了電話,裝了寬頻,很舒適。
買了一個簡易帆布躺椅支在陽臺上,廈門的十一月,只能晚上去躺一躺。白天很熱,大海也無法看,因為海水的反光很刺眼。有意思的是,總是有船從海面上駛過,大小不等,就像一隻只怪魚從眼前偷偷摸摸地橫過。
1987年上大一時與老狼第一次來廈門,結識畫家袁敏,看到他畫的大海、沙灘、破船,以及靠著木製船身的裸體美女,當時就想,要是自己有一天也能畫一畫這些東西該多好。轉眼十八年過去了,我來到廈門,臨行前逛了一次三聯書店,專買路上看的書:一套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一套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兩本講宗教的書,另外就是三本素描入門書——一本是泛泛地講一講,一本專講人物素描,還有一本是馬蒂斯畫的素描。我就帶著這些東西上路了,開著我的破車,從北京一直到廈門,用了十天,沿途逛了江南的一些城市與小鎮子,作為一個北方人,南方對我來講,總是十分新鮮的。
從樓下的美術店鋪購物回來,已是夜裡十點,我支上花四十五塊錢買的畫架,用夾子在畫板上夾上一張素描紙,削了一根2B的鉛筆,就開始畫眼前看到的一切,覺得自己真像個畫畫的,那麼專業。但我放眼一看,外面一片漆黑,其實只能模模糊糊看到路燈下的一幢別墅,還有一些黑糊糊的樹木。我一畫兩小時,眼睛都快看瞎了,畫得歪七扭八,一點兒也不像,只好停下來,坐回沙發上,開啟素描教材,一頁一頁看下去。我以前從未畫過畫,所以對畫法很陌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