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3 / 4)

小說:道緣儒仙 作者:賴賴

不殺生而護生,自然能健康長壽;不偷盜而佈施,自然能發財享受富貴;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節。自然家庭和諧美滿;不妄語而讚歎他人,自然能獲得善名美譽;不喝酒而遠離毒品,自然身體健康,智慧清明。

佛陀曾經說過:“有戒的地方就有光明。有戒的地方就等於有我在。‘隨著大家的修持,漸漸地一路行來,才能體會出守戒的莊嚴與神聖,感覺到守戒的清涼與自在,才知道佛當時制戒的苦心!”

這段經文雖然長,卻有美妙的佛曲貫穿始終,因此臺下坐著的人都聽得很舒服,彷彿從又悶又熱的黃梅雨季來到了涼爽的中秋,全身三萬六千個毛孔無一處不爽快,就連木虛谷也沒有繼續反駁,而是若有所思地緩緩坐了下去。

臺上的老僧卻如受重創,手足筋肉不由自主地跳個不停,又痛又麻的感覺始終壓抑著他,令他幾乎想跳下高臺趕緊逃走。

葉昊天奏完一曲,又接著演奏了一曲《晨鐘暮鼓》,同時接著講經:“戒如明月,月亮代表了清涼、幽靜,同時也代表了光明與智慧。明月在暗夜中放出皎潔的清輝,指引夜歸人一條明路。戒也是如此,一個持戒嚴謹的人,絕對不會去做傷天害理的事,不會去傷害他人,造成別人的不便。謹守淨戒的行者身上必散發出一股莊嚴、清涼的芳香!”

這時,臺下一直傲然端坐的足利義滿忽然發難:“你說了這麼多,不過是說加強修持,做個好人而已。要做謙謙君子,貴國的儒家似乎比佛教還好,為何還有那麼多人信奉佛教?我關心的不是做什麼君子,而是如何才能提高功力!作為武士,沒有功力一切都是扯淡!”

聽了這些話,臺下本已安靜的眾人再次躁動起來。

葉昊天加強了功力催動監天神尺,將尺中凝結的上百億的佛心和儒家的浩然正氣散發出去,把整個下鴨神社都籠罩其中,同時朗聲答道:“修佛與修儒並不一樣,修佛講究的是佛心,修儒則追求儒功。戒和世間的善行也有很多差別,平常的善行你只有去做了才有功德,不做就沒有。而你得到戒體之後,只要不犯戒,即便吃飯、睡覺也一樣在增長佛心,因為持戒本身就是佛果之一,是戒、定、慧三佛果中層次較低的部分。

佛心能夠轉化為功力!和尚不練武而功力高強,菩薩個個法力無邊,就在於他們擁有無上的佛心!所以即使是單純的為了提高功力,也應該走戒定慧的正道!“

聽了這番話,臺下的很多人都呆住了,不少人甚至叫起好來:“說得不錯,可惜聽到太晚了!”

不知何時,附近的林間梢頭漸漸聚集了一些飛鳥,全都目注葉昊天頻頻點頭,似乎聽懂了他的話語,一副深有感觸的樣子。

葉昊天再次舉起監天尺,略加了幾分力量,一下又一下單調地敲擊佛磬,同時加重了語氣道:“貴國崇尚天性自然,這本身並不是壞事,然而身為佛子就不能將戒律拋在一邊。據我所知,唐代僧人鑑真曾在貴國確立了嚴格的戒律,但隨著時間推移,戒律之正法漸被忽略,目前已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僧人聚集在寺院的戒壇周圍閒逛,他們對大小戒律一無所知,飲酒、娶妻、淫亂、做生意、置財產,同世俗民眾幾乎沒有明顯的區別。”

說到這裡他再度提高了聲音,用近乎於喝斥的聲音厲聲道:“貴國有些所謂的佛眾只知道唸誦‘阿彌陀佛’。他們說‘玩了、置產並不違背佛經教義;私通和吃葷也並非往生淨土的障礙;末世持戒是市中之虎,應該為人所恐懼,為人所憎惡。’‘如果一個吃魚的人可以往生淨土,那麼一隻猴子就肯定可以往生淨土。一個人吃不吃魚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念阿彌陀佛的人是註定要往生淨土的。’於是他們殺人如草芥,淫蕩不知恥。這些人哪裡是佛教弟子?實在是標準的魔門逆賊!”

講這番話的時候,他身上的儒家浩然正氣已經發揮到極致,渾身籠罩著一層淡淡的紫氣,整個人都變得朦朦朧朧起來,縱然是菩薩降臨也不遑多讓。

話音剛落,樹上的鳥雀齊聲鳴叫,盤旋空中的數十仙鶴也發出淒厲的鶴啼,林中甚至傳來幾聲震耳欲聾的虎嘯,令在場的倭人心中狂跳,面色大變。幾乎有一半人“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面現懺悔羞愧之色,很多人已經對著葉昊天頂禮膜拜起來。

臺上的老僧卻越來越萎靡,他感到渾身軟弱連站也站不起來,不由得心中大驚,後悔為何不早點遠遁。

臺下的足利義滿只覺得氣癟,心中還有些不甘。於是站起身來說道:“聽說佛教最基本的五戒是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中間三者還好說,這殺戒卻很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