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小說:法克麥賴夫 作者:溫暖寒冬

長勝與兒子的關係上,由於被追債者打折了腿,由於兒子無意中偷來的手錶可以付得起房租,於是,周長勝逼迫孩子去偷東西,而最後的結局是孩子進了少管所,父親用一隻耳朵償還了這永遠償還不清的父子債。

影片最後的結尾其實是可有可無的,大體上只是起到一個交代的作用,贖表還表的情節也只不過是兒子的自醒,這是一種人類成長後迴歸社會道德的常識,但父親的沒勇氣自殺則多少更加深了觀眾對周長勝這個人物的認識。

大體上這三個段落講述的是兒子對待父親的感情:按照維繫(兒子及時告密,以致於父親能夠阻止母親的出走),隔閡與絕裂的遞進關係而排序的。

兒子與父親的關係永遠是難以述說的,所以有弒父娶母的命題,無疑是一種替代一種對強權的反抗,所以,此片兒子對父親感情的轉變並沒有任何毛病之處,維繫到絕裂,恐怕是每一個少年對父親都會經歷的心理歷程。但我們將影片迴歸到最主要的人物身上,即周長勝的身上來。

前面所質疑了若干個問題,為什麼拍這樣的一部影片?僅僅是表達一種父子關係嗎?從兒子的角度來說,經歷了維繫,隔閡與絕裂的過程,那麼從父親的角度來說又經歷了什麼呢?

沒有,這是影片最大的毛病所在。縱觀整個劇情,在周長勝的身上,他的性格,他的作為基本上沒有任何變化,即便從開始時對兒子偷盜行為的質疑到後來強逼兒子去偷盜,這也絕不是周長勝的任何轉變,因為從本質上來說,自私的本性自我的放縱都是沒有任何改變的,換句話說,周長勝的無轉變造成了本片的難看之處。

周長勝其實是極具小人物品質的,身為一個下等廚子,苟延殘喘得活著。但看所有文藝片中的小人物必然要有一定的追求,也許是極不光明的,也許是好高騖遠的,但正是這種追求造成了小人物的或悲或喜的人生,這是文藝片的要旨所在,也是小人物的閃亮點所在,但周長勝卻沒有一點閃亮之處,哪怕是一個卑劣的閃亮,例如無恥的暴力,或流氓的無賴等等,影片中卻根本沒有,平淡得令人感到窒息,即便時不常地冒出幹一番事業的言語來,也看不到他失敗的真正原因,當然一次追債者的阻止是例外,可也基本上沒有任何說服力。在這種情況下,兒子雖然經歷了親情的維繫,陌路的隔閡以及仇人似的絕裂,但事實上卻被這個平庸的父親襯托得是毫無強度可言。

父子關係是雙向的,影片兒子雖然話少,但對父親的態度是很容易看得出來的,父親雖然話多,但由於整個人物過於生活化過於平面,所以從他身上找不到對兒子的那種反作用力,於是,一種缺失的關係便硬生生地擺在了觀眾的面前。

將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不加任何修飾不加入任何導演理念地擺在觀眾的面前,筆者並不認為這樣的影片是一部好的影片,郭富城雖然按照導演的意願很好地詮釋了周長勝這個人物,雖然這個人物可悲性可恨性也體現了出來,但這種平淡的表現手法似乎根本不適合影視這種媒體語言的。文藝片成為這種題材的粉飾外殼,這個現象也是極具悲劇色彩的,比電影本身還要令人痛惜。尤其在港片十分不景氣的今天,此次金像獎的選擇無疑是一個錯誤的。

韓兮

2007…4…17於通州

《光榮歲月》:自由與尊嚴的偉大作品

這是一部不同尋常的影片,如果本著血腥與戰爭的話,那麼也許此片會令許多人失望的,而且此片的背景已經註定這並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反戰影片,雖然它講述的的確是二戰時期的事情,雖然它也表現出了戰爭的殘酷性,但本片中對自由對尊嚴的宣揚是顯而易見的,而且作為一個時代的揭示,此片也許更能表達出某種我們極力高呼的東西,那就是自由。

不可否認,《自由宣言》是法國帶給全世界的一個財富,公平,自由與尊嚴,這應該是每一個人都享有的基本權力,但在法國這樣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裡,也許它也並不能極大程度上的實現,這是一種悲哀,尤其是對於這群為了法國解放,為了抗擊納粹而英勇作戰計程車兵們,這種感覺是無奈的,甚至是一種戲諷的背棄。

雖然影片中的五個重要角色各有性格各有追求,但他們同時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很明顯,這是一部團結的影片,這個*裔子民的團結為此部影片的重中之重。

故事發生在二戰末期,即1944年與1945年兩年的時間內,作為法國殖民地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北非國家的*人參與到了戰爭,抗擊法西斯的侵略,卻解放他們心目中的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