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變成一種強烈的感情傾向,這也進一步擴大了“被動吸菸”的問題。
所謂“被動吸菸”,是指非個人意願地、強制性地吸入他人口中吐出煙氣的現象。因此,被動吸菸又被稱為“強制吸菸”或者“間接吸菸”。
香菸的煙氣分為“主流煙”(吸菸者從菸嘴直接吸入的煙氣)和“副流煙”(點燃部位冒出的煙氣)兩種,這兩種煙氣在性質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這是由於主流煙的燃燒溫度可以達到860~900攝氏度,而副流煙的溫度較低,只有500~650攝氏度。副流煙的含氨量是主流煙的倍,鹼性更強,不僅會產生強烈的刺激症狀,還容易被人體吸收。副流煙中的有害物質也比主流煙多得多,例如,焦油含量為主流煙的倍,鎘為倍,苯並芘為倍,亞硝胺為52倍,一氧化碳為倍,香料中禁止使用的乙醛含量更是食品用量的10萬倍以上。根據報告顯示,在不通風的6榻榻米空間裡吸食1支七星牌香菸時,香菸散發出來的乙醛含量大約是環境標準的4倍。雖然吸菸的時間遠遠少於不吸菸的時間,但吸菸時副流煙的持續時間要比主流煙延長倍。
被動吸菸可能導致多種疾病的產生。它不僅對心臟病、呼吸器官疾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有害,就算是身體健康的人群,當煙氣中的含氨物質到達鼻腔和咽喉,並對鼻腔、咽喉的黏膜上分佈的三叉神經產生刺激時,也會給人們帶來咽喉疼痛、眼部疾病(疼痛、*、眼淚、眨眼)、鼻部症狀(噴嚏、瘙癢、流鼻涕)、頭痛、咳嗽等各種急性影響;而且,與吸菸者相比,不吸菸者做出的這些反應更加強烈。佩戴隱形眼鏡時,煙塵進入到眼睛和鏡片間的縫隙中,還會加劇眼睛的瘙癢。白天被動吸菸還是夜間或天明時分引發哮喘的原因之一,雖然香菸的煙氣不是直接導致哮喘的變應原,卻是誘發和延長病情的重要因素。
在慢性影響方面,長期處於被動吸菸的環境中,可能會引發肺癌、副鼻竇癌、乳腺癌、腦腫瘤、白血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阻塞性呼吸系統疾病、缺血性心臟病、腦梗塞等生死攸關的重大疾病,尤其是成年人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缺血性心臟病的致病率會提高25%。雖說1支菸散發出來的煙氣不足以馬上致命,但如果長期被動吸菸,就會加速死亡,所以,被動吸菸又被人們稱為“慢性他殺”。
在被動吸菸的相關研究方面,曾經擔任過癌症預防學研究所所長的平山雄博士的研究非常有名。根據他1981年的報告顯示,男性菸民的妻子(不吸菸)患肺癌的比率大約是不吸菸男性的妻子(不吸菸)的2倍。當初有人懷疑該研究結果的真實性,認為有些妻子可能有過吸菸史;然而,在妻子與丈夫吸菸情況相反的情況下,也仍然得到了同樣的結果。另外,研究還發現,吸菸數量越多,其配偶患上肺癌的機率就越高;更有甚者,連吸菸者寵物狗的肺癌患病率都是非吸菸者寵物狗的倍,而狗是絕對不會背地吸菸的。
法律規定的飲用水和空氣的環境標準是每10萬人的致死人數不超過1人,而研究發現,由於日常生活的被動吸菸而吸入的致癌汙染物竟是環境標準的1000倍之多。根據研究預測,每10萬人當中就有5000人會因為被動吸菸而英年早逝(吸菸者為每10萬人中有5萬人),每年由於被動吸菸患上癌症的人數也有1000~2000人。據說在死於心肌梗死的不吸菸者當中,約有20%的死因與周圍人吸菸有關。經過推算,被動吸菸的致病率約為二英類的90倍,柴油尾氣粒子的2~9倍,甲基汞的1000倍。在綜合了上述研究報告後,美國將被動吸菸認定為與苯、石棉、氡等具有同等危害的“A級致癌物質”(經證實能引起癌症的物質)。
職場上的被動吸菸是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經證實,與家裡相比,在工作單位上被動吸菸存在著引發癌症的更大風險。在美國,每年平均有37000人死於由被動吸菸引起的心肌梗死,甚至還出現了死者家屬起訴與死者一起工作過的吸菸同事的案例。
日本厚生省在1996年制定的《解決工作場所吸菸問題的指導方針》中規定,工作場所的空氣環境必須控制在浮游粉塵濃度低於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10ppm(百萬分之十)的範圍之內。而吸1支菸就會產生10毫克的浮游粉塵。由於空氣清新器無法去除氣體成分,反而會令致癌物質分散傳播,因此,有必要設定排氣裝置,注意通風、換氣。
吸菸的人通常不理解為什麼吸菸會招致不吸菸者的諸多怨言,也會因為別人厭惡的目光感到不快,對他們的態度產生反感。只有當吸菸者戒菸之後,才會站在不